被掩藏的宋元风韵——闽清窑青白瓷
“汝、官、哥、钧、定”,许多人印象中,古代名窑屈指可数,鲜有人了解。在福州的一处青山绿水间,也曾藏着一个宋元时期的“爆款”,日用瓷产出地——闽清窑。
▲闽清窑窑址
闽清窑为龙窑结构,又称蛇窑,因窑炉呈长条龙形而得名,是闽清县烧制瓷器产品最古老的窑种,龙窑多依山而建,倾斜在30-40度左右,一般长50-60米,最长达百余米。
▲古龙窑遗址毛淑文摄
构造有拱顶、窑节、窑门、窑壁、窑底、烧火孔、窑坪等,除烧火间外,各窑节内成梯层空腹,龙窑装容量根据坯体大小,一般一次可装3-6万件,燃料用松柴,每次耗柴量担左右时间20—24小时,最高烧成温度达0多度。
▲闽清窑窑址出土的各类器物
“窑”里管窥宋元生活美学
宋代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陶瓷工艺更是得到飞跃发展。闽清窑即是其中代表,属民窑青白瓷系的闽清窑,制瓷时期大约从宋至元制作生产规模宏大,产品器类丰富,多为碗、碟、盘、壶、油灯盏等日用品,种类繁多。
闽清窑瓷器
闽清窑瓷器
在工艺上,它受景德镇窑和耀州窑影响较大,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釉色与景德镇窑有明显区别,多偏青或偏白。也有少量黑褐釉和兔毫斑纹,似建窑兔毫盏,但胎色较灰白。另有部分小件动物雕塑品,如狮、猪、狗等。部分出土的宋瓷也已有彩绘工艺。
闽清窑制作瓷器
在装饰手法上,闽清窑采用刻划、压印、堆贴和捏塑。其釉层不是很厚,有一个极特别的工艺手法是“出筋”——制胎时故意在某些地方作条状突起,使该处的釉比器身其他地方要薄。烧制时,细线上的釉色慢慢地比周围白,凸显立体感。
在闽清窑中不乏珍品,它们外表光润,造型精美,线条流畅,显得典雅而风韵,是当时普通人家生活美学理念的体现。
青山碧水间的海丝往事
闽清窑被发现于东桥镇安仁溪一带,这里与古田、闽侯接壤,群山连绵,森林茂密,溪水清澈。安仁溪自北向南蜿蜒穿越并与闽江相接,通达的水路和丰富的瓷土资源,使闽清窑成了古代海丝瓷器贸易中的重要源头。
▲“南海I号”沉船遗址中的闽清义窑瓷器
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古船“南海一号”,专家推测,这艘古船应该是从泉州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在水下考古发掘中,相当一部分出水瓷器被专家认为可能产于闽清古窑。
▲义由村散布的古窑址
作为福建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青白瓷产地,闽清窑曾鼎盛一时。有历史文献记载:闽清窑青白瓷始烧于北宋中期,到元末断烧。其窑群对研究福建青白瓷系的形成、发展以及与其他窑系的关系,瓷器的外销等,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千载瓷天下多彩海丝谷
瓷天下·海丝谷,海丝文创旅游景区,位于京台高速闽清东桥出口,瓷距福州仅47km,全区占地多亩,共有80+项目/景点,景区借助文化创意手段,将闽清东桥源远流长的,海丝陶瓷文化开发成好玩、好看、可游、可学的旅游产品。
这里的龙窑(名瓷彩窑),就是在闽清窑遗址的基础上复原而建。
瓷天下龙窑
闽清龙窑柴烧技艺,是闽清千年制瓷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现已成功入选闽清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名录。
烧窑前祭祀祈福
年,经过多年的考古探索和手工艺人们的反复实践,闽清窑之火在景区内得以“重燃”。
▲年,瓷天下·海丝谷复燃千年窑火举办千年义窑烧窑盛典
在景区内还有很多体现海丝文化和瓷文化的景观景点。南海二号是根据南海一号等比打造的。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2号
闽清窑文化走廊,了解千年闽清窑文化的前世今生。
义窑文化走廊
▲瓷天下闽清窑文化走廊
制瓷24道工序展示,揭秘陶瓷制作的全流程。
▲制瓷24道工序
陶瓷博物馆,展示了各种精美瓷器,了解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
▲陶瓷博物馆
▲福建瓷屋
▲福建瓷屋
楠木墩遗址,拥有四千多年陶瓷文化的新石器时期遗址。
▲瓷天下南木墩遗址
▲瓷天下南木墩遗址坑穴
瓷天下海丝谷,作为文旅融合的典范,目前正在开发陶瓷考古研学产品包括考古盲盒,考古探方实景挖掘体验,在寓教于乐中为大家科普考古知识、普及历史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闽清窑青白瓷将再现宋元风韵。
部分内容转载自闽清县融媒体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来源:瓷天下海丝谷V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