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玉静、雷骁)“污水流进去,清水入坑塘,自从村里安装了污水治理设备后,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终于敢放心地排了,蚊蝇满天飞、不敢开窗户的日子终于拜拜了。”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吴庄子村村民赵金祥提起去年村子里的生活污水治理,高兴得合不拢嘴。
过去的一年,对于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吴庄子村的村民来说,是幸福感满满的一年。因为全村户百姓期盼已久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原来的纳污坑塘经过治理,一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变成了清水满塘、群鱼嬉戏的美景。
吴庄子村是新民居村街,几年前,村子集体进行新民居改造,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然而,村里生活污水无处排放,只能不经处理流入村南的坑塘。时间久了,坑塘成了污水坑、垃圾池,困扰着全村百姓。
“去年,在县、乡政府和廊坊市生态环境局永清县分局的帮助下,我们村实施了污水治理,安装了集中式污水治理设备,一举解决了全村的生活污水问题,处理后的清水能养鱼、浇地。”该村村委会主任杨广学说,他们也趁机对坑塘进行了治理,在周边栽上了树,水清岸绿的美景让新农村更加美丽。
吴庄子村的生态嬗变,是廊坊市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积极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的一个生动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年,廊坊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切实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突出短板。
年,廊坊市累计完成个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任务,其中廊坊市生态环境部门指导相关县(市、区)建设了16座可覆盖22个村庄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将1个村庄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农业农村部门指导相关县(市、区)建设了78个可覆盖个村庄的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站。
农村污水治理不是也不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廊坊市加强学习走访、科学比选模式,廊坊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组织相关县(市、区)赴省内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进工作经验,结合农业农村部门改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区域统筹、经济适用、易于维护”的原则,积极探索本地适宜模式并加以推广复制,形成了一批经济适用、绿色低碳的技术模式和经验做法,合理指导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方式复杂、收集困难的实际,廊坊市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原位消纳、综合利用、长效管控”的思路,推动实现村庄生活污水应纳尽纳、应集尽集。特别是结合农业农村部门的“厕所革命”,坚持污水治理与农村厕污处理共同研究规划,协同推进实施,分类采取接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分户或联户处理等模式,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
“三分建设,七分运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廊坊市按照《廊坊市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村庄长效管控机制》《廊坊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各县(市、区)依照现有底数,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回头看”,持续开展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监测,每半年报送设施运行和监测情况,进一步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运行管护机制。经过长效管理,已建成设施正常稳定,实现了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的有效管控,村内主要道路污水横流现象成为了“过去时”。
“下一步,廊坊市将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进一步谋划污水管控村庄治理措施,合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工作的有效衔接,引导村民将生活灰水用于庭院泼洒、花草灌溉等,生活黑水进入农厕进行集中处理,加快补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短板,为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打下坚实基础。”廊坊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刘东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