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之武

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公里,流淌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七周年,由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武清篇

武清——打造“京津黄金走廊”

图为京杭大运河武清段资料图

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之称。这里得天滋养,人文浓郁,河流纵横,洼淀棋布。著名的京杭运河,自北而南纵贯武清62.5公里,而流经武清的一段又称“潞河”(北运河)。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嶂,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

图为《古运回望图》武清段研讨会资料图

历史上,自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年)曹操征乌丸凿泉州渠,为北运河水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隋炀帝于大业四年(公元年)凿永济渠,连通武清境内的运河与永定河,使武清因兼具河海之利而为世所重。宋、辽时有萧太后运粮河三条水道入武清经北运河直达北京。金时有漕河接北运河,北穿武清全境直抵京都。

明朝时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漕运事业走向繁荣,所以也是京杭大运河的黄金时期。明万历四年(年),于“武清卫设浅铺11处,小甲11名,夫役名”,专责河道修堤疏浅之事,漕运带来沿河市镇的繁荣。明万历十五年(年)创修《武清县志》,将“舟集三沽”定为“武清六景”之ー。

历经时代变迁,作为漕运之冲的武清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文化的枢纽,每年都有数百万石粮米及丝绸、茶糖等大批物资自江淮经运河运抵京师。每逢夏秋水旺时节,帆樯遮空、舳舻蔽水。

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三省市交界的武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武清是天津距离北京最近的一个区,是天津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在此乘坐高铁仅需22分钟即可到达北京市区。目前,它正在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蓬勃发展的势头,积极建设“京津黄金走廊”。

运河名城瀚墨飘香

图为《鲜于璜碑》资料图

运河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武清富庶而文明,当地书画艺术影响深远。年在武清高村兰城出土了东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立碑年代为东汉延熹八年(公元年),碑阳、碑阴共有字。被认为是明代出土《张迁碑》以来唯一可相媲美的汉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保存最好、字数最多的一通汉碑。年由文物出版社首次出版的该碑“首拓本”一经发行,轰动了书法界,震惊了海内外。现在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图为武清博物馆书画展厅资料图

近代武清书画名士人才辈出,有与刘奎龄等同被尊为“天津四老”之一的萧心泉先生,有陈少梅先生的得意弟子张慎言先生,有近代溥心畲、王雪涛两位大师的嫡传弟子,至今在中国画坛活跃六十余年的女画家刘继瑛先生等。

年,武清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

武清群体书画创作异军突起,尤以刘炳森先生倡导成立的大运河书画院为代表,书画院每年都要组织规模较大和有影响的书画艺术交流、培训活动。

近年来,以武清博物馆为代表,大运河书画院、书画研习社、老年书画研究会等20余个民间书画团体兴盛发展,使武清书画艺术如沐甘霖、学风日盛,书画创作繁荣。书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京津之间一道瑰丽的文化风景。

民俗工艺大放异彩“地毯之乡”名副其实

图为《古运回望图》武清段采风资料图

悠悠流淌的运河滋养了两岸因水而聚、因河而兴的劳动人民,一项项充满智慧的民间工艺彰显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也给武清带来商机和活力。

武清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地毯之乡”,地毯企业集中在崔黄口镇和大黄堡镇,有地毯专业村10余个。自清朝光绪年间地毯业就逐渐在武清兴起,该地区生产地毯颇受当时慈禧太后的青睐。

图为武清地毯资料图

我国地毯起源于西汉,明清时期逐渐传入民间。武清大宫城村侯老三曾在京城皇宫内织过地毯,其编织的“百子献寿图”大型地毯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光绪年间,晚年回乡的他在大宫城村办起了武清首家地毯作坊。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毯业在武清崔黄口等地兴起,进而带动了武清地毯业的大发展。

武清地毯产业经过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外向型产业。年8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市级工业示范园区——天津地毯产业园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地毯产业为主导兼顾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是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保护千古运河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图为新时代运河武清段资料图

京杭大运河武清段又叫北运河。从武清区政府了解到,近几年,武清在做好北运河开发建设的同时,对北运河周边河道也大力建设,包括清淤拓宽、滩地生态景观绿化及堤岸改造等,主要采取自然生态治理方式,通过大量水生植物和野花地被的种植,达到植物净化水质的目的,已建设周边河道28公里,为即将通航的运河河道提供良好的水系支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武清地理位置优越,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年,通州、武清及香河三区县相关部门签署了“北运河通航合作协议”。针对如何恢复原貌,武清提出“生态、自然”水环境建设理念,尽量减少硬质铺装,增加绿化种植,利用大面积乔灌木、水生植物、地被植物及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营造清新、绿色的生态景观。

年,“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协力推进“通武廊运河旅游带”建设,结合三地旅游资源丰富,集运河文化、自然资源、文化遗产、新兴生态旅游业态为一体的优势,共同推出主题旅游线路。

年,“通武廊”三地政协“运河文化带建设”交流研讨会召开,围绕“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交流研讨。会议决定将进一步拓展“通武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探讨协商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积极探索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协调推进、融合发展之路。

图为新时代运河武清段资料图

在文化交流方面,打造“通武廊”区域文化品牌,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区域亮点,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品牌共享。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武清聚集优势、借势发展提供了最现实的机遇。武清启动实施发展战略研究,谋划推动“通武廊”区域合作,推进京津产业新城、国家大学创新园区等平台载体规划建设,加快打造京津发展主轴“一轴四城”重要节点。通过深入谋划和主动拼争,累计承接首都优质项目近万家,推动“通武廊”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88个专项工作协议,人才挂职交流、教育联盟合作、医疗资源共享等一批合作项目务实开展,“小京津冀”试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发展城市旅游业打造高品质城市品牌

图为新时代运河武清段资料图

近年来,武清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是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现有资源改造提升,打造佛罗伦萨小镇、南湖·绿博园景区等旅游精品,初步形成前进道欧式风情区、雍和道主题娱乐区、南湖休闲观光区、开发区工业体验和商务会展区等多个旅游集聚区。二是大力发展赛事游,依托马拉松赛、女排锦标赛、汽车耐力赛3个大型赛事品牌,着力打造体育产业“赛事+”模式,推动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深度融合。三是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完成3个旅游特色村、6个星级农家院和37家特色农家院申报,推动京滨玫瑰庄园、津溪桃源等10余个休闲农业项目和生态旅游特色镇、特色村资源整合,促进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养生休闲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四是深化“通武廊”旅游合作,共建三地旅游一体化平台,加快运河寻宝、运河风情、精品文化3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实现旅游信息、资源共享。

图为永定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色(图片来源:新华网)

时至今日,武清已构筑起“一城两河、十字轴向”的旅游发展格局,逐步打响“京津冀市民近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品牌。

永定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开放迎客,占地公顷,赏绿、观景、亲水、看鸟;南湖绿博园占地亩,全国各地园林景观,美不胜收;津北森林公园银杏、国槐、白蜡等树木亩,成为京津冀天然大氧吧。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武清篇

历经千年,大运河在天津武清段留下多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产,运河河道见证着运河奔流不息,沿岸衙署官仓、会馆商铺诉说着武清旧日的繁华。如今,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武清,运河边充满欧式风情,从历史到现代,武清都是在“黄金走廊”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武清的运河故事还在继续,等我们续写更精彩的华章!

总策划谷建华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

本文来源:央广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3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