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即是节气
亦是追思故人的节日
世事沧桑,人文巨变
在这之中始终如一的
还是那自然之中的山水
以及前人留下的文化印记
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热播
引发了大家关于宋代美学的热烈讨论
宋代美学以其独特的温婉内敛
引领了中国古代新的美学风尚
至此中国古代的审美
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朝代自然也就成为了
许多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穿越之地
宋代美学强烈的人文精神
以及至纯至雅的独特风貌
成就了中国的审美之源
当我们回首看北宋的《清明上河图》
它所潜藏的那个丰富而幽隐的世界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前世的“我们”
所创造的世间的不凡
我们之所以心心念念着宋代
或许是因为向往那个以凡人为主角
以人世俗情为憧憬的社会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
让这世间的美好环环相扣
将今昔与往昔重新连接在了一起
在这里有一座与《清明上河图》
画上几乎一样的古桥
它跨越了近千年的时光
让宋风美学以这历久弥新的永恒情感
在闽清县省璜镇璜兰村与我们相遇
合龙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
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是我省始建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桥
也是我国唯一一座
两跨不同节苗组合的木拱廊桥
被称作是《清明上河图》上的古桥
门桥内正中墨书“合龙桥”三大字
为我省著名书法家沈觐寿题写
合龙桥与《清明上河图》中
所描绘的汴京水虹桥结构相同
这打破了有关专家所断言的
四分之三制示结构的木桥
将永远定格于《清明上河图》
而现实之中难得一见的唯有合龙桥
这在我国及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以现在的视角看来
合龙桥的美学体现
莫过于宋人对桥梁的设计
在考虑实用的同时还能兼顾审美
集对称、和谐、韵律之美于一体
力图使桥梁与周边的山水景观
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因此合龙桥恰恰是
宋代美学在当代的美好诠释
当下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宋时
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
待疫情过去之后
我们不妨学习宋时的文人墨客
在合龙桥上驻足一会
观风听雨,凭栏赏月
给灵魂带去片刻的自由
如今,宋之风雅已然随历史的洪流远去
然而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
却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亡
就像历经过八百多年
风雨变迁的合龙桥一样
把宋时的美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像宋人一样去体会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的烂漫时光
策划编辑:若萱
来源:畅游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