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连绵的公园步道,新老交融的高楼老巷,内外兼修的城区风貌……近年来,闽清县聚焦和谐宜居目标,深入推进“大城关”战略,新城建设不断提速,旧城改造持续升温,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品质梅邑的美丽画卷已然展开。
新城崛起展活力
欣赏开阔的江景,感受舒适的江风,漫步一路皆景的步道……对于从小住在梅溪镇的梅溪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毛宪法而言,近些年新建的闽清江滨生态公园让作为新城建设者的他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新城的宜居福利。
“以前,这里种着毛竹、橄榄树,蚊蝇滋生,雨季还多涝灾。”毛宪法回忆。如今,这个兼具生态休闲、娱乐健身、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已成为宜居新城的地标。
不仅是江滨生态公园,年,闽清县启动梅溪新城建设,依托闽江向外“突围”,建设一座集生活居住、文化教育、行政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城,随着“大城关”战略推进,一座宜居新城正在崛起。
毛宪法介绍,新城动建至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已建成一期路网工程、防洪河道整治工程、KV变电站工程、二期道路路网等;居民住房有了新保障,博仕后家园、锦江1号项目、筑家蓝波湾项目及瑞丰家园限价保障房项目等接连建成,实现交房入住;公共配套服务持续提档,已建成“二校场一中心”、医院、梅溪卫生院等,游泳馆、科技馆等成为当地文体新地标……当下,“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现城样”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居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毛宪法说,接下来,闽清县将认真对照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新城规划科学、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等优势,积极引进产业,促进产城联动,激发新城活力。
老城升级换新颜
在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志愿者吴美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街区背后的历史故事。
“我在这里出生,以前街上又脏又乱,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满地。现在干净整洁,还挖掘和修复了不少文物。”随着街区品质提升,吴美娟主动提出担任讲解员,希望把这里的“梅城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由于长期缺乏修缮,脏、乱、差成为闽清众多老街区改造之前的普遍面貌。年,闽清县启动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修缮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精心打造,以“微改造”方式对街区老建筑防护加固、现状修整,保留原有街巷格局与城市肌理,同步提升街区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梅城印记的变迁是闽清旧城改造的缩影。近年来,闽清县完成台山路南段、解放大街主干道、进城路溪口段等6条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溪口社区闽江路便道工程、西大路荣域外滩段道路改弯取直项目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整治城墘路、浮头街等城区23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牛角垅小区和牛角垅臭水沟,实施北大路、体泉巷、城墘路等小巷边沟改造工程,背街小巷整治后焕发新貌。
旧城的新面貌也吸引了在外打拼的闽清人返乡,福建国鑫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邹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闽清旧改重点项目之一——南山片区旧改安置房“南山壹号”开发商,他正全力助推项目推进,“希望能为梅城更美更宜居贡献一份力”。
社会治理大提升
在城市“硬件”持续提档升级的同时,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也在为品质梅邑添砖加瓦。
坂东镇是闽清县南部片区最重要的商贸旺镇,人流量、车流量大,镇区的超市门前曾是一大堵点,过去每逢早晚高峰乱停乱放问题突出。“如今路边车辆有序停放,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路面越来越畅通。”来超市购物的闽清居民黄女士说。
由“乱”到“治”的交通之变,得益于闽清县大力实施的县域静态交通综合整治。去年12月以来,闽清县以营造路通车畅、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抓手,在城关率先开展交通综合整治试点,积极构建“1+1+N”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格局,并逐步向全县16个乡镇推广。目前该县已有15个乡镇完成静态交通整治,为群众增加多个停车泊位、完善了各类标线设施,违法停放车辆拖离辆次逐月减少,交通秩序显著改善,文明交通意识深入人心,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
不仅如此,闽清县还以“四化”统筹推进城乡品质提升——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建设闽清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实现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建成后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将达98.4%以上;通过实行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社会化,为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等提供专业管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