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摄影的背包客,让我们一起透过镜头看世界!说起各地旅游的故事,每一个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美丽传说,因而各地的奇闻轶事也给当地的旅游景点增添了有意思的色彩,同时也让人在旅途的你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话说在福建省会福州因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拥有三坊七巷、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著名旅游景点,其县区无论人文还是自然风光都底蕴厚重、景色旖旎。在福州六个县中有一个被戏称为“二白”的县——闽清县,这可不是一清二白的意思,咱们不能误解了,不然人家闽清人民要不乐意的。那么,闽清为什么会称为二白呢?这还得从它的旅游说起。在闽清县有两座山的历史和人文故事非常值得称奇,其一是因为被朱熹留下的“八闽岳祖”四个字而被人津津乐道;其二更厉害,是宋理宗赵昀皇帝御笔所书的山名,这两山分别是白岩山和白云山。因此在说到旅游景点的时候,当地人自豪的说:咱们有“二白”啊。所以闽清的二白就不胫而走,尤其是旅游爱好者这间传得更多。八闽岳祖——白岩山白岩山又称白景岩,最高峰瑁峰海拔.7米,坐落在闽清县西南边境三溪乡,因山岩色白如玉而得名。在白岩山周围约5公里的范围内,皆是奇形怪状的白色岩石,他们千姿百态、峥嵘嶙峋,因此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了,在其避学禁舍官归田的十五年间,对白岩山是情有独钟,曾多次登临并留下“八闽岳祖”的题刻。而在主峰之巅不知谁留下的“威镇南疆”题刻,更显示白岩山作为八闽岳祖的宏大气魄。白岩山山腰有一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寺莲花寺(又名白岩寺),远望好像孤悬于空中,虽然数次遭遇战火破坏,但是每次都得以重建,现存多为明清时期古建。这座古寺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正殿大门保留着清光绪年间的一副对联:“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朝拜,斋斋斋斋斋戒斋斋斋戒。”这对联也是没谁了,估计一般人都不会正确的读法,如果你知道,请在讨论区分享一下吧。在白岩山之上有上百个天然景点,满山的怪石奇岩,构成了诸如观音岩、悬鱼洞、飞来桥、一片瓦、龙头岩、骆驼峰、鸟石与玉女岩等诸多自然奇观,游走在白岩山之上,有奇洞、有悬崖峭壁,景色迷人而又曲径通幽,一会儿直立、一会儿弯腰、一会儿爬行,于是当地人戏谑的说登白岩山是“既做神仙又做狗”。御赐——白云山白云山海拔米,属于戴云山脉,位于闽清县中部白樟镇境内,是一处省级森林公园。白云山方圆数绵延百里,山上植被茂密,山间溪流淙淙,景色旖旎清新,山顶则是终年白云如纱,故曰白云山。白云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有“第一丛林”美称,在山上有一千年古刹白云寺(始建于宋景祐三年),香火千年不衰,现寺内有大雄宝殿、斋堂、观音阁等建筑(多为现代重建)。白云寺曾有三位职务不同的官员(柯丞相、葛知府、肖知县)在此隐居修行,从而使得寺庙信众众多,后来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宋理宗耳中,于是龙颜大悦,亲题“白云山”三个大字。皇帝的题字可让寺院的和尚们欣喜若狂,于是请石匠把白云山雕刻在石碑上,以及皇帝御书四字和双龙戏珠图案,石碑由墨色海石雕磨成,高4.3米,重数吨,至今仍然屹立在白云寺,距今已有多年历史。闽清县的“二白”不仅山美,最为主要的是其人文底蕴深厚,而因此得到这个“俗名”,虽是戏称,但也说明闽清县处处古迹,人文荟萃,是一个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之地。据说自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年)建县至今,曾出过两宰辅、三状元、位进士,闽清有时又以“进士之乡”自称。由此也可见,闽清的“二白”是褒赞之意,包含了当地人浓浓的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