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文异释汇考五

—、藉由舟”字推释相关问题

如上文所释。玺文字释“湃”。从“舟”可定。藉由此释。-系之相关问题、玺印矜得而释。如下:

(一)“濟州”或“郞州”。未必非“淥州”

吴振成先生释0363玺行字为“泉”。除h述illi据之外。另有“关键”佐证。

叩1973年出土于河北易县燕F都23号遗址的“燕王职戈”'其铭文如下戈背铭文首字为“濟”。

这里是文章图片\1.jpg

吴振武先生释作“淥(泉)i(州)都敲”;谓:“‘淥(泉)塑(州)都’即燕国泉州县的县城。

其地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且吴先生认为此“泉州”又同辽宁凌源安杖子古城址出土之秦“泉州丞印”封泥弋又。

于该戈铭。何琳仪先生释作“濟i都緹”。何先生谓:“燕兵铭‘濟州’‘湃塑’均应读作‘郇州’。

地名。《水经注?湿水注》‘湿水又东经阳原县故城南。《地理志》曰‘代郡之属县也。

北俗谓之比郞州城。’”4可见。戈铭释作“淥”可通。然释作“濟”亦可通。若合以我们所释。当以释“濟”更佳。

这里是文章图片\2.jpg

(二)若干“濟”字异体与相关玺印等释

甲骨文、金文中另有诸形与我们所论之“濟”形近。如甲文作“务”(屯南2922)、“丨科”(《合集》11479)。

“矽”(《合集》41317)、“0”(《合集》20272)等。

金文作“勿”(±P簋)、(啟作且丁尊)“(T。(麦尊)、“颂。

(簠征三八)、“S”(矢令簋)、“约”(白者父簋)等。显见诸形“从水从舟”。

这里是文章图片\3.jpg

或又附加“从‘是’、从‘?’”等。这与0363玺作、2508玺“ffi”、5361玺之“雜”、3313聖之。

新见晋玺作“韪”、新见梁十九年鼎铭作“退”4。皆同属一类

情况。系因如此。

上述诸形“舟”字。或从“水”(隶作“濟”)。或从。或从“4、萣”。

在金文里用法相同'何琳仪、吴匡、蔡哲茂、汤余惠等先生以为均为“濟”字之异体。

这里是文章图片\4.jpg

如前所述于省吾、赵诚、何琳仪等先生属主释“盘”一派;另有马叙伦、马承源、吴匡、蔡哲茂、汤余惠等先生为代表一派主释“复或覆”。

但无论那一派多都赞同甲文、金文、玺文所见诸形可隶作“湃”。即我们所论玺文隶作“趙”者亦乃“湃”字之异体。故诸窄可释如下:

2508玺释“輦濟”。3313玺释“趙朱”。5361玺释“趙”。2316玺释“阳汎(浪)府”。第三字吴振武先生释“M(府)”'。第二字施谢M释“抓(狐)”2。是字作“;阴”。

这里是文章图片\5.jpg

显见其左从水。右从当足“凡”;见《四聲篇海?金部》“钒”字作“缻”。玺文之形盖其本。

0329玺隶作“魄怳邦”。此玺首字。吴振武先生读为“朝”'第二字。旧释“恭”。

何琳仪先生释“怳”。疑首二字读“寿光”'第三字。r佛H释“邦”’、陈光田释“封”_'。

“魄”字见《:丨i篇?曰部》。谓:‘‘光也。”

这里是文章图片\6.jpg

1856玺隶作“事肝-千在”。此玺第二字《玺汇》阙释。是字作“奶”。

从舟从千。K从‘‘舟”旁与2657M朝字作“繩”者M形。是为明。

该屯为吉语玺。“阶”可能为两字。玺文或可读作“事千舟-千在”。

2657玺释“問朝”。《珍战》78玺释“孙朝”。4065玺释“韩城朝”。

这里是文章图片\7.jpg

韩城。当是以地为R之复姓。3094玺释“朗绐”。吴振武先生谓:“‘朗’字个见后世字书。疑即‘紹’或‘紉’异体”。何淋仪先生谓。

“从含。办声”所揭我们新见之两玺。则新见玺1释“事朝”;新见玺2释“輪頭”。

‘‘您I鲁辟”亦即“盘盘鲁辟”。“起、趙”等字古文从“走、走”互作习见。

这里是文章图片\8.jpg

故。吴振武先生义《<燕岡铭刻屮的“泉”字>扑说》3及的

新见晋玺之“舒”、新见梁十九年鼎铭“迓”。

3313玺之“”均属“濟”之异体。皆可隶作“趟”。故。“鲁辟”亦即“盘盘魯辟”。

按《汉书?儒林传?毛公》:“鲁徐生善为颂。”颜①师古注引三国魏苏林云:“徐氏后有张氏。

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容。”又明唐顺之《重修宜兴县学记》谓:“是故学校以教士而养之。

这里是文章图片\9.jpg

以礼乐以柔伏其速成躁进之心。使其终日从事于俎豆、筐篚、象勺、干籥、盘辟、缀兆之

容。”

由是。“盘盘鲁辟”者。即古代行礼时其盘桓徐进之动作仪态。故新旧梁十九年鼎一作“盘盘鲁辟”、一作“穆穆鲁辟”。

与戎生编钟铭文“超超(桓桓)趲趨(翼翼)”“越遠(爰爰)穆穆”同属一类“礼容”之辞。

即“盘盘鲁辟”即“盘辟”。与“遠趙(爰爰)”“趄趄(桓桓)”均无涉。

这里是文章图片\10.jpg

二、藉由“让”字推释相关玺印

如前所述。由“谷”作“U”“a”同字。推及从“水”而作‘‘沈“仂”同字;相较互证”单双无别。

“印”“个”简省亦无别。即“也”字从“水半”。“沿”从“水半”再省。亦即水全作“1、'”、

水半作“=〃’。水半再省作“yw”。可见:水字作水全、水半、再省无别。且往往互作。归纳推演。

这里是文章图片\11.jpg

则含“水半”之一系列字。藉此或皆可得释。试疏如下。此玺首二字作“菡”“V”。旧不识。

《玺汇》释作“和丞”。

后吴振武先生释“尚(上)谷和丞”。徐畅先生《玺典》(3884)释此玺为“堂谷和f”°。

归为燕玺。曹锦炎先生释“尝(上)谷扣丞”。首字从吴振武先生释。并谓:“‘f卩丞’。

这里是文章图片\12.jpg

职官名。或以为应释作‘捐丞’。可备一说。”5按:第二字释“谷”是对的。首字释“尚”“堂”或不

确。

吴振武先生摹玺文首字作“卷”。按是字上部实从“竹”(系与上边栏粘连不易辨识)下部从“容”。

隶作“蓉”。见《集韵》谓:“馀封切。音容。蓉茸。矢也。一曰文竹。”即玺文“蓉”读作“容”。

这里是文章图片\13.jpg

《说文?a部》曰:“容。盛也。从?、谷。宓。古文容从公。余封切。臣铉等F1:屋1Hi皆所以盛受也。”

“初看从“公”。实则从“水t亦即“谷”;再细宄之。其从乃我们所言之水半再省?、”。

且其与“?”粘连;又《玺汇》1069玺“容”字作“冏”。可较参看。

这里是文章图片\14.jpg

此蛮第三、四字作“;”“丄”。异释亦多。第」字有“和”“相”‘‘疆”等说。

第PH字有“丞”“产(倍-瞻)”1“仙”(何琳仪)等说。r?此仅举数例代表性释说。

如:第三、四字李家浩先生释“捐”“f”。于释“捐”。吴振武先生改从之。而第叫字吴先生释“监”。

三叫字读作“苑监”。谓“是掌苑囿的宫”。并定其为晋玺。0123玺。何琳仪先生释“尚谷程尤(仙-掾)’’。

这里是文章图片\15.jpg

丁?《战W古文字典》对其域属定为“ff”(1048奴)。乂为“燕”(1547贞)。

乂陈光田先生。从吴振武释“堂”。读“h;从个家浩先生释“捐”“f?(尉)”。

他说:“上谷应该就是燕的上谷郡。战国末年矜属赵。其地在今河北怀来县带该玺从风格看M燕系。”

这里是文章图片\16.jpg

通者。见肖毅先生从吴振武(ft字)、M琳仪(第二字)、李家浩(第W字)先生释。

作“尚芥裎产(尉)”。亦kK-域厲为晋'。按:该窀ft二字谷”1d前文我们所论燕系“水1':”之形均形近。

成为燕玺。乂其地望亦应在燕境。今河北容城县。位、律、保三角腹地。此地W史悠久。

秦置上谷邵辖容城县;汉饺帝屮允二年(公元前147)设衫城侯;明清延制;新屮成、后羚并入徐水县。

这里是文章图片\17.jpg

1962年复置咨城县。说河北省保定市辖。2017年即入今雄安新区境。是地。春秋战国时在燕境。见《汉书地理上第八》云:“代郡”辖“广吕”。

注H“谏水东|匈至'容城入河”;又云:“燕地。尾、箕分m也。武王定殷。封召公r-燕。

其后三六世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

南得涿郡之易、容城……皆燕分也。”前文提及的燕王职戈即出土于容城县城东14公里的南阳村南之南阳遗址(今雄安新区南阳遗址)。

这里是文章图片\18.jpg

盖此地春秋战国之际。乃燕境无疑。容城。秦属“上谷郡”辖。今容城镇亦有行政村名曰“谷家

庄”。

凡此可见。此地自古至今命名皆与“容”“谷”相关。0123玺之“容谷”即在“容城”境内。

由上可知。吴振武先生释0123玺首二字为“尚(上)谷”(颂有依据。

其释“尚(上)”字虽可商。然此“上谷”之地望却与我们释所释之“蓉(容)谷”相合。

这里是文章图片\19.jpg

又上揭陈光田先生云:“上谷应该就是燕的上谷郡。战国末年曾属赵。其地在今河北怀来县一带。

该玺从风格看属燕系。”可见。此说亦可成立。

综上。0123玺释“蓉(容)谷程产(尉)”。“容谷”位在战国时燕境。即今河北容城县。是玺为“容谷”地“程产(尉)”官所用职事之印。

这里是文章图片\20.jpg

域属燕系无疑。于0123玺前二字同文的还有《玺汇》3549玺。同理。

是玺可改释作“蓉(容)谷地”'。均将0218玺“右起横读”。如此则“成”为首字。

释为“新”。按该字。左从“斤”是对的。然其右边未必是“棄”。就字形可见。更似“戶”。

见楚简文“所”字作:“睞”(包2.139反)、“鄉”(包2.179)、“所f”(包2.259)、“咏”(郭.窮.1)、“眯”(郭.老甲.20)。

这里是文章图片\21.jpg

玺文虽有些模糊。然依笔势付见其与简文字体相近。其应是“所’’字。故该玺确是“谷起横读”。

读打“所舍之玺”。其系楚玺无疑。玺文“所舍”者,K职韦或渚多周官相关,如天岱之“宫人、掌舍”等。略哗典籍记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7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