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的邯郸县衙及历任知县王景春

有朝代时,中国神州大地的各州、各府、各县都有署衙,邯郸也不例外,也有县衙。那明清时的邯郸县衙是在哪里呢?建于何时?由谁始建的呢?《邯郸县志》上有记载。

人们都知道“地委礼堂”,其实那里就是明清时的邯郸县衙。民国时是邯郸县政府,解放后是邯郸地委。我小时候每逢星期天晚上,必和几个小伙伴去大院里看露天电影。那时县衙的建筑基本上还保持着原样。我们在县衙大堂(现地委礼堂)前东边的空地上看露天电影,记得看过《白毛女》、《陕北牧歌》、《新儿女英雄传》等等。因为当时年纪小,不关心大院里的建筑。只有长大后才关心起“邯郸历史”来,一心想知道邯郸县衙内建筑的分布情况,但就是无法知道。终有一天,我借阅了一本《邯郸县志》后,方才知道县衙内的建筑和知县任期的基本情况,现简要介绍如下;

明清邯郸县衙位于县城内东北的丛台西南。是明洪武三年由邯郸县主簿雷庆所建。座北朝南,县衙正门(鼓楼)三间,两尊大石狮子蹲坐于大门两旁(现已移至丛台下)。正门内是仪门,门内建戒石亭一座。亭北乃县大堂三间。大堂右边建赞治厅三间。厅后建东、西吏舍共十二间。仪仗库一间,库房三间。到弘治、正德年间,知县郑伦、刘岳又重新修缮。

嘉靖年间,知县赵时吉嫌大堂太小,便改三间为五间。改库房为楼房。之后,知县高世雨将戒石亭改为戒石坊。并在大堂后建内署。到万历十年,知县萧察新建书房三间于内宅。万历二十年,知县郑云台,于后衙新建后堂三间、高楼五间,并重修吏舍。

到了清朝,乾隆八年,知县郑方坤见署宇日益倾頽,在将衙署整旧为新之际,新建馆、堂、厅和东西科房二十间,书室三楹,颜曰;“旭轩”,“为退思地,自为之记”。

同治二年,因县衙被兵燹(xian),知县荫禄、英棨(qi)、侯国鈞相继重新修建,这次修建,规模宏大,大门(鼓楼)内为仪门,门北乃县衙大堂(现地委礼堂处)。堂东有房十幢,乃仓、柬、吏、礼、户、仓、牙七房。堂西也有房十幢,为承、兵、工、刑四房。堂后是宅门,门内为二堂五间,乃知县听政堂;堂之东有房三间为稿案门政之所。所东进月洞门为“寄园”,园内有东花庭、东花园、大厨房;二堂之西也有房三间为杂差门政之所。所西进月洞门。是签押房、西花庭、四桐轩、茅亭、西花园。与堂东相对称。二堂后为内宅门。门内院北有大楼五楹,楼前东西各有陪房三间,为知县內宅和县衙账房。

说了县衙内中轴线大堂以北,再说大堂以南东西之布局;大堂前的仪门门内之东,乃监狱,监狱之北是典史署、狱员署。署北乃大堂之东的仓、柬、吏等七房;仪门门内之西,乃看守所,所北乃县丞署。署北便是大堂西的承、兵、工、刑四房了,与中轴线之东相对称。

到了清光绪二十七年,清德宗光绪与慈禧太后由陕返京,途经邯郸,知县龚彦师在县署内修建行宫,修茸大堂、二堂及后楼五间。署西新建前后两院一座。院前花厅增建凉亭,供皇上御用。而慈禧行宫建于县衙之西南(慈禧行宫)。

上面说了明清时的邯郸县衙,那在此县衙里历任的邯郸知县都是谁呢?名列如下;

其中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共二百七十六年,知县共六十七任;

洪武年间;刘仲礼、马志宏、李伟。

永乐年间;袁本、董赓、鹿秀。

宣德年间;毋俊安、杨春、张瑛、王泰、路振。

正统年间;李建、刘宪、茹鹏、李素、任礼、史善。

景泰年间;司诜、步云。

天顺年间;董策、蒋琦。

成化年间;陈琦、刘翀、黄缙。

弘治年间;孙鼎、赵弼、潘哲、卢锴、解经、齐云。

正德年间;于周、张伟、韩骃、罗绘、刘维岳。

嘉靖年间;米继光、赵时吉、沈麒、孙璋、郑廷相、董威、左思恭、严清、向淇、杨如丝、潘子雨。

隆庆年间;任谊忠、高世雨、张第。

万历年间;余栋、李廷彦、霍从教、萧察、田畲、徐廷兰、卢龙云、卫三省、朱光祚、孟三迁、张应魁、欧阳调律、李鲁生。

天启年间;靖科元。

崇祯年间;韩金声、孙必达、颜胤绍、刘浚源。

清朝从顺治到宣统共二百六十七年,知县共一百零四任;

顺治年间;吴达、张云翼、韩思敬、完自成、许侃、乔振祥。康熙年间;梁毓鼎、杨臣邻、杜珽、宋璨、周敬修、姚琚,田如兰、汪增恒、黄振凤、萧秉楷、曹鼎。

雍正年间;郑方坤、李廷益、单鋐、高珣、方宏礼。

乾隆年间;魏湳、怀荫布、李时发、王光燮、吕叔讷、王建中、吴高增、张凤鸣、韩本晋、沈寅、席启丰、张隆基、穆九成。

嘉庆年间;杨士鳌、石飞雄、江叔榘、蒋士镕、尹鸿璐、蓝田、沈淳厚、王殿杰、吕星吉,杨本浚。

道光年间;蒋兆璠、程栻、张翰仙、寿润章、富升额、张恩溥、袁正林、广粤、陶源昭、金承诏、王景美、韩象鼎、莫苍棨、谢子澄、汪有恭。

咸丰年间;卢昌辅、陈惟本、曹本仁、卢运昌、沈宝桐、孙文焕、程家骏、叶馨、杨琛。

同治年间;胡承颐、锡桂、福兴、荫禄、英棨、林世俊、侯国鈞、钱庆培、王松年、戴垂勋、周锡璋、

光绪年间;单传及、杜受全、文镛、何云诰、胡寿嵩、丁灿、陆清泰、彭倬、阚絅、朱干臣、李兆梅、吴焘、丁崇雅、孙之鸿、孔宪高、钟灵、廖炳枢、龚彦师、吴鸿祺、江开泰、金永、周文藻、张继善。

宣统年间;郭曾鈞。

我们现在所说的明清邯郸城,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止,共历经了五百四十三年,这期间,在邯郸县衙共一百七十一任知县。虽然明清时的邯郸县衙,都是青砖布瓦建筑,但与老百姓的民居却绝然不同,那种高大深邃的建筑群,既为百姓之禁地,又呈现出一种官府的威严,令人望而却步。清朝灭亡后,“明清县衙”就成了“中华民国邯郸县政府”。解放后是“邯郸地委”。解放后与解放前这里却大不一样了,虽说是“地委”,但我们可以随便进去看露天电影;特别是阳光灿烂的冬天,大门前两旁石狮子的周围,坐满了戴帽头、穿马褂的前清遗老,或说古道今,或谈天说地。这种场面在解放前的“衙门”前面,是绝对不允许的!

光阴荏苒,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这里的邯郸县衙却在“文革武斗”中荡然无存,因此,使得现在的邯郸人,都不知道,这地委礼堂所处之地,就是明清时的老邯郸县衙。目前,永年广府城的“府衙”已经恢复。据说大名也在计划恢复“明清大名府衙”。邯郸县衙是否也应该回复,让现在的邯郸人也亲眼目睹一下“古城明清邯郸县衙的风貌”!

(作者;王景春,邯郸市西关街人,市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师,已耄耋之年,银行退休。)

年4月30日(农历辛丑年三月十九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7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