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赵丹阳
新华社杭州7月20日电题:浙江:干在实处求实效走在前列勇担当
新华社记者
从东海之滨到钱江之源,从太湖南岸到瓯江之畔,浙江大地处处涌动干事创业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浙江,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牢记殷殷嘱托,浙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勇扛历史使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04:06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插座、开关、光伏组件、智慧灯杆……从低压电器起家,位于浙江温州的正泰集团主业始终围绕一个“电”字,赛道却扩展到“云端”。自主研发的正泰云、正泰工业物联网和正泰能源物联网等“一云两网”,成为企业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数字引擎”。
过去十年,正泰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慧能源服务商不断迈进,成为浙江大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缩影。
参加中国(杭州)数字·健康小镇开园仪式的嘉宾在小镇的成果转化区了解一套染色体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浙江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习近平总书记年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为浙江发展指明方向。
曾几何时,浙江遇到过产业层次低、发展粗放、生态不堪重负等“成长的烦恼”。以“八八战略”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跃升。
全省生产总值从年的3.2万亿元,增加到年的逾7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稳居全国省区第一。
从一个个作坊、一片片违建等入手,过去十年,浙江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三改一拆”腾出发展空间,“凤凰行动”等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
从工厂车间、园区楼宇,到港口工地,先进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全省有个企业(产品)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其中宁波市共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3家。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浙江以创新为引领,持续发展数字经济、智慧经济,数字技术与各产业加速融合。从年至年,浙江省全社会研发投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8.6%。
在之江实验室计算与数据中心,工程师们通过“之江云”系统监测服务器集群的运行状态(年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目前,浙江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取得零突破,涌现类脑计算芯片等一批创新成果,数字经济正为浙江发展培育新动力。
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色彩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年7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沿着绵延竹海,闻着荷叶清香,步入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眼前展开的是一幅“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的美丽画卷。盛夏之际,余村村正进行的“全球合伙人”招募同样火热,目标是打造宜居宜游、共创共建的未来乡村。
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余村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年4月1日,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千万工程”“五水共治”“全域大花园”“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浙江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建设绿色浙江、美丽浙江。
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年3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从年到年,浙江持续加大投入,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全域推进,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年提升。十年间,浙江空气、水质量显著改善,能耗、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浙江“千万工程”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包括发展模式的重塑。近年来,浙江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绍兴柯桥区,传统印染业曾带来严重污染,当地打破坛坛罐罐,以印染产业集聚提升为抓手,实现绿色发展。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曾以开矿为生。“不能吃掉子孙饭!”村党委书记章顺龙说,他们果断关停所有矿场,建设钢琴众创园,吸引了40多家钢琴制造及零配件企业入驻,仅众创园厂房出租每年就为村集体贡献万元。
服务员在浙江省磐安县乌石村一家民宿内整理房间(年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发展红色旅游,壮大绿色产业,把村子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丽水山耕”农业品牌创建8年来,农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百亿元;金华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将乌石砌成的古民居打造成网红“打卡”点,去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8万元……
行走浙江大地,越来越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在生动演绎。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稳步前进。
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横溪村,村民曹素贞在村里的“共富工坊”制作工艺礼品(年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俊禄摄
夏日清晨,浙江台州黄岩区沙埠镇横溪村“共富工坊”内,十几位老人一边双手翻飞制作工艺礼品,一边拉着家常。早上6点就来上班的曹素贞是低保户,老伴因车祸残疾,儿子先天性聋哑。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她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人。截至目前,台州已挂牌运营“共富工坊”个,创造就业岗位1.4万多个,预计带动相关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
先富帮后富,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如何更好地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新机制,浙江正在持续探索。
俯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年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建才摄)
滨河绿道、乡里花园、未来村居……走进杭州淳安县下姜村,村口“梦开始的地方”几个醒目大字,道出了村民的心声。经历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变化,下姜村牵头组建了大下姜联合体,与周边24个村共谋发展。年“大下姜”村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
“先富起来的下姜村要带领更多乡亲一起富,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
过去十年间,浙江运用“山海协作”等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至去年底,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4,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61,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比例提高到30.6%。
共同富裕探索之路上,浙江逐步搭建起“四梁八柱”,编制系统架构图。
市民身着传统服饰参加在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古镇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年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十年来,浙江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两手抓。近年启动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以“宋韵文化”为代表在全省建设个文化标识。一个个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村文化礼堂遍布城乡,惠泽大众。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浙江着力推动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加强社会建设,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十年间,浙江坚持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将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作为重点,每年办好群众关切的十件实事,接受各界监督,确保承诺兑现。
“舒心育托”“码上护理”“入学早知道”等掌上程序方便服务“一老一小”,“浙里就业”“公平在线”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等应用受到市民欢迎……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积极运用数字化改革提升政府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钱江潮涌,踔厉奋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浙江突出创新制胜、变革重塑、防控风险、共建共享、唯实惟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记者何玲玲、方益波、岳德亮、王俊禄、魏一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