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的德清水质优良,特别适合淡水蚌的生长繁殖,自南宋以来便是珍珠养殖的重要地区,传承至今的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是华夏古老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年被原农业部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德清县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农耕文明典范
——传承千年闪耀“明珠”,
成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年慕名来德清考证世界淡水珍珠养殖源流的英国领事海格,在养殖核心区域“小山”以及周边七大潭、八大漾调查走访了近一年,发表了论文《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让更多世人了解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在中国德清。文中所述的“小山”,就在今天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从县城驱车不过20分钟。
穿越葱茏的绿树田畴,踏着石径来到古井前。跟踪调研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多年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斌告诉记者,脚下这片土地,是南宋小山寺遗址。小山麓古有小山寺,又名翠峰寺。而南面“小山漾”的湖泊,仍保存着传统珍珠养殖方式。后人为叶金扬建造的庙宇虽在近代战火中被焚毁,但塑像还保留并被供奉。而阜溪街道龙胜村、钟管镇蠡山村和雷甸镇水产村,是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核心保护区,遗产地分布在德清县东部阜溪街道、涻舍镇、乾元镇、新市镇等8个镇(街道),面积.2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6%,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传承至今的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是以南宋时期叶金扬在德清发明的附壳(佛像)珍珠养殖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改进淡水珍珠养殖模式、加工工艺和利用体系,包括人工植珠技术、珠蚌繁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术、加工及深加工技术、鱼蚌混养技术、珠蚌生态功能应用、珍珠文化和地方民俗传承等在内的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年被原农业部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于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遗产价值巨大
——生态文化经济协同发展,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复合系统,包含了乡村经济、农业生物、农耕技术、乡村文化、乡村景观等多重特征,具有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不仅在农业发展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当今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原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闵庆文对农业文化遗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人们似乎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