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画卷闽清县推进生

草木丰茂的青山、白鹭翩跹的河滩、水清河畅的溪流……走在闽清乡村,处处可见如画的绿水青山,以及享受到“绿色福利”村民们的张张笑脸。这得益于近年来,闽清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

修复生态“伤疤”再造秀美青山

漫坡的百喜草、金鸡菊郁郁葱葱,银合欢、山毛豆等灌木茁壮成长,新建的特色长亭、健身广场又为村民添了休闲新去处……日前,位于闽清县白中镇的后寨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预验收,一座由面积近50万平方米废弃矿山“蜕变”而成的休闲公园成为了当地的生态新地标。

后寨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福州市今年最大的一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过去,由于当地大量开采矿石,资源枯竭后形成废弃矿区,而由此导致的生态“伤疤”则留存了下来。“修复前,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仅10%左右,放眼望去,青山处处‘挂白’,遇到大雨,被冲刷的泥沙还会流入河道,造成洪涝灾害威胁沿岸村民安全。”白中镇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6月,针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闽清县通过工程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生态绿化方案、局部削坡减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完善截排水系统等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在整治后的矿区土地上种植经济林、生态林,修建与之相配套的相关设施,为村民营造了纳凉、休闲场所。如今,村民们不仅住得更踏实,新建的公园也成了大家散步的新去处。

近年来,闽清县将44处废弃矿山列入了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工程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一矿一策”治理方案进行修复整治,有力地保障了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随着修复工程进入尾声,我们还不断强化和各部门的沟通合作。”闽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该县组织公安、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矿山专项整治行动联动机制,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守护秀美青山。

历经“大手术”河道“脱胎换骨”

漫步上莲乡芝溪畔,84岁的村民范桂淮感慨万分。“以前,大家都沿河种菜、养鸭,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水里,河道又脏又臭。”他告诉笔者,由于护岸修建得并不完善,每逢雨季河水倒灌沿岸村居的情况经常发生,沿河的农田也常常遭殃。

如今,在芝溪畔,目之所及,是开阔的河道、清澈的河水,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成群白鹭栖息。“现在环境好了,洪涝少了,新修了步道,还添了路灯,饭后也有地方散步了。”范桂淮高兴地说,如今的生活幸福感十足。

范桂淮所见证的芝溪变化开始于年底,梅溪流域上莲乡段的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动工。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拓宽,生态护岸新建与提升等一系列“大手术”,让芝溪“脱胎换骨”。工程竣工验收后,河道的日常管护随之跟上,当地的河长、河段长以及河道专管员定期巡视,及时做好河道垃圾清理,并在每年汛期来临前,清理高秆作物,确保行洪畅通。

近年来,闽清县先后投入资金1.7亿元,在芝溪、梅溪、昙溪、金沙溪和文定溪流经的6个乡镇治理河道25公里,通过建设绿色生态护岸,提高绿植覆盖面积,恢复沿溪植被和水生生物,打造水清、岸绿的自然生态系统。

“修复过程中,我们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指导原则,严格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采用最低限度干扰的工程方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河流景观。”闽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一系列河道修复过程中,该县创新运用生态混凝土,建造“生态护岸”,在满足防洪工程安全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起到的协调和改善作用,兼顾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1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