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公和信药铺开办始末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前几日无意中翻到了一篇关于宝清县的旧闻,年夏天,宝清县邮局工作人员在对一件外寄物品进行检查时,发现是一套旧书,后来经过相关专家考证,原来是一套年出版的《宝清县志》。

后经过与寄件人沟通,原来这套珍贵的资料为其家传,当时准备卖往外地。出于对家乡历史文化资料保留的责任感,后经过多方协商,寄件人同意将这套珍贵的资料继续留在宝清,转售给当地相关部门。在这套书的右下角,有一枚印有“公和信”的红印,“公和信”代表了什么意思?当时寄件人则为一名姓郑的老先生,这名老先生又和“公和信”有什么关联呢?

发现珍贵史料《宝清县志》的报道

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美丽小城宝清县,因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原因,设治及各方面的发展,较内地都相对落后,至于说医疗体系建设,发展就更为迟缓了。宝清县境内的第一家药店,据记载为“宝兴长”,后来陆续还有“昌德盛”等药铺开张。但当时要讲规模最大的药铺,应该为“公和信”了。

“公和信”药铺开办于民国时期,这算是在宝清县境内开办较早的综合性药铺之一。其主要以经营中草药和丸散膏丹为主,除此之外,还兼营茶叶、文具用品和古书字画等。与其说“公和信”是药铺,倒不如说是一座综合性的商店更为准确。

据史料记载,“公和信”药铺于民国十七年(年)九月二日开始营业,掌柜的是李鸣五先生。当时,该药铺占地面积不算小,据许多老人回忆,足有八间房。而药铺除了掌柜的李鸣五之外,还雇有七名人员。

宝清美景

有的资料显示,当时“公和信”药铺并没有专职的坐堂先生号脉瞧病。有来看病抓药的,就由掌柜的李鸣五给看,但也有资料记载,为李鸣五和店内的郑礼耕先生给病人看病。这位郑礼耕先生,便是开篇所说寄件人郑老先生的祖父,而那套《宝清县志》上“公和信”三个字的红印,便指的就是“公和信”药铺。

此次发现的这套珍贵的史料上,除了有“公和信”药铺的店章外,还有印有一枚“齐耀武”的印记,这个“齐耀武”其实是个人名,为当时的伪宝清县县长,负责编辑出版了这套县志,县志中的宝清八景,便是出自他手。

公和信印记

要说“公和信”是在宝清县开办的,您肯定认为是宝清人投资的,但事实却是跟宝清县的财主们没任何关系,而是由富锦县的“和发广”药店和哈尔滨的“和发魁”几个人为股东,投资开办的。

当时,每一个股东投五百元大洋,共有七个股,总额为三千五百元现大洋。因宝清县当时药铺稀少,所以在当年,“公和信”药铺每天的销售额,竟能达到大洋五十元左右。

伪宝清县长齐耀武印

当时,货物探购均由李鸣五亲自外采,一般中草药和茶叶从营口发货,文具用品从哈尔滨进货,古书字画由上海发货。后来,为了扩大规模,还经营海味、杂货、糖果、食盐、面碱等杂货。

一九三一年后,“公和信”药铺的从业人员已由最开始的七人,发展到了二十四人,营业室、库房、宿舍等面积,也扩大到二十多间房。

"九.一八"事变后,因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我国东北各地,导致宝清县很快落入日寇的魔爪之中。由于交通阻塞,“公和信”所需的货物很多都进不来,因此原本兴旺的店铺,这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营业额直线下滑。

宝清县图

为了挽救好不容易创办起来的产业,李鸣五也愁的够呛,没办法,到绥滨县又雇佣几人开办了一柜。后来,随着七星泡镇发展起来,李鸣五和曾全生又在七星泡开办了“公和信”,绥滨和七星泡这些店铺,都属于宝清县“公和信”的分支机构。

至于“公和信”药铺的具体地址还有后来的结局,遗憾的是暂未查到更多详细资料,甚至连一张图片也未找到。但基于当时日伪的黑暗统治,民族工商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应该少之又少。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4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