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逛逛乐清千年古城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蒲岐古城,每每说起都少不了提到屯兵、抗倭、老城门的故事,还有特色的海鲜美食。虽然蒲岐不小,但古城的范围并不大,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联通两条笔直交错的街道,便是这老城的全部。

听闻近日蒲岐东城门修缮已完毕,时隔多月,再一次探访蒲岐古城,顺道再去探一处传说是王十朋曾经入读过的书塾。此次还有幸和乐清市历史学会会员郭欣同行,他作为地方文史、金石爱好者对蒲岐历史文遗都有相当的了解,想来同行定能有不同的收获。

因老城内主干道禁止汽车通行,车便停东门附近,步行前往。几个月前修缮的东城门“保泰门”如今已经撤了围挡,可以通行。城墙上树根盘结,交错攀援,冬日的树木没有夏末时的茂盛,但依旧充满生命的张力。城墙还有部分收尾工作正在收尾,穿过门洞能看到“保泰门”淡淡的三个字刻画于青砖上,令人有些许遗憾的是城门的砖石用材较新,稍显一丝的不协调,但所幸并不影响远观。

城墙老树。

往东门街方向走,发现东门街正在做外立面改造,从左侧一木质牌坊处拐进巷子,至杨桥南巷,便见一老宅。这是蒲岐现存的老宅之一——叶宅。叶宅前宅为清代建筑,后宅为民国建筑,宅子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如今老宅已做修缮,内宅正堂门外悬挂“居易堂”牌匾,据传是诗人何白所书,但牌匾上落款时间似乎又与所作之人年代不符,所以此匾便无从考证真伪。内堂挂匾“勿替引之”四字,十分老旧,痕迹斑斑,用相机拉近识得为“龙飞同治拾叁年”,一算竟已有近年光景。正堂里放着一座老灶台,许是从厨房内挪出,做展示用。老宅做整体修缮后,崭新的屋檐下挂着红灯笼,显得有些喜庆,但古意些许失真。老宅台门的屋檐还是原来的,抬头才发现这屋檐的瓦当实在可爱,是一排虎面,可能是修缮的年份不同,大部分额间都是“王”字,独有几个皱着眉头。叶宅门口的石窗也十分讲究,右侧石窗上雕有竹子、铜钱、蟠桃等纹路,寓意满满,对照左侧新修的,新旧工艺上的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老宅的字匾。

  继续前行,东门街的一条窄巷里还有一座不太起眼的老宅,看老旧程度应该也是民国或清代的宅子,宅子一侧门口书“谦受益”三字,左侧墙体上的窗台设计考究,右上角还有一条张嘴的锦鲤,十分少见。宅子内部明显经过修缮,目前还有人居住。另一侧路口是宅子的台门,和叶宅门口屋檐瓦当有着同样纹饰,宅门上的对联略显霸气,“龙飞豹变,鹄峙鸾停”,我们不禁感慨,果然是曾经屯兵的古城,有着武者风范。   经过城隍庙时,郭欣介绍古时只有县城才有城隍庙,但因蒲岐作为屯兵重镇,为千户所,所以也有。

一直走前往西门“安定门”,门洞附近总有镇上老人家悠闲而坐。穿过门洞,听郭欣介绍蒲岐城门的特点为“一门双开”。其两门互相错开,形成岔路,古时在护城河的掩护下,大大拓展了军事攻击面。不但有利于弓箭手在城门附近形成交错射击,更能互相掩护互相支援,而且还能达到迷惑敌军的作用,这也与蒲岐军事防卫重镇的地位密切相关。瓮城这说法,也和门洞设计有着直接的联系。西门双开门的通道间的房子也绘上了长城的墙绘,别有趣味。

再前往南门“蔚文门”,南大街相较东、北两街相对安静,古城书苑也坐落在此。在南大街的巷子亦有一处老台门,此处也还有人居住。台门上方郁郁葱葱的长满了植物,台门两侧的对联已有些风化,字迹难辨,上方石梁已有些开裂,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可能修复。到达南门前还见到两个石鼓,门已经没了,但两个云纹石鼓依旧在此处立着。南门是四门中朝街这面最现代的一门,大红的“蔚文门”三字显得“热烈”了些。郭欣带我们穿过门洞,到了“重修蒲城千户所教场”碑前,据《乐清历代碑志选》载:千户所教场为练兵之地,明洪武二十年()蒲岐筑城,辟练兵教场于南门蔚文门外。碑文记叙教场初建到拓展完备的全过程,旁边还有年乐清县立蒲岐所城南门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郭欣笑说,四个城门的文保碑乃乐清著名书法家陈云谷先生所书,石碑也是历史文物了,他要找机会来给“重修蒲城千户所教场”碑做拓。

一路走来,已是饭点,在南大街一个当地人推荐的小面馆歇脚吃面。坐在店内,发现店内生意甚好,老客来往,特色小排面竟是供不应求。在面馆吃面时,看到街对面一户人家搬出了小桌板,坐在太阳底下慢悠悠地吃起饭来,小城午后的幸福感忽然扑面而来。   已经到了买年货的时间,北大街上自然不能错过月合斋,中秋时本土颇受欢迎的月饼品牌,平日的炒货像芝麻酥、糖衣花生等也很受欢迎。冬日的北门“镇武门”的门洞下不似夏末一般坐满了乘凉的村民,走进门洞,才发现门洞内的墙上有着蒲岐古城门、古城墙、十字街、内水系、宗教文化、姓氏文化等相关介绍。看完这些对蒲岐古城就有了更深的认识,蒲岐是多姓聚居,有79个姓氏,之前没注意,此行发现原来北门城墙上插着的旗子每一面上都是不同的姓氏。因为疫情,北门旁的古城民俗博物馆依旧没能参观到,有些遗憾。

离开古城,又去了朋友推荐的龙台山,有传说王十朋曾在山上书塾学习。龙台山又名狮子山,山不是很高,登山至石碑处不消几分钟的时间,“南宋遗风”四个字的石碑特别显眼,数了下,正面岩壁上有五块碑,但都较新,左侧的岩壁上还有两块碑,有一块书“梅溪□韵”后两字被倒下的松柏正好遮掩,难以确定。再往上行,还有些石碑,有一块年秋立的“宋·万泽书塾遗址”的石碑,进到万泽书塾内,有重建王十朋读书处碑记一块,上面记录了万泽书塾原称龙门书院以及王十朋幼时随母亲曾在此学习等内容。问书塾的负责人是否有留存的石碑之类的历史文物,负责人抬下一块道光年间的断壁,只见断壁一狮尾,断壁其余的部分没有找到,无从考证。龙台山石碑。

  龙台山不失为观览蒲岐全景的一处好地方,登高便可远眺连绵海涂、海平面,以及交错的交通要道,数倾良田。不远处的山上红树林灼灼亮色,点亮这冬日的山景。   此行收获颇丰,如有兴趣的市民也可慢游一览古城的老房子,或许能收获许多不一样的快乐。郭欣严谨,回家翻阅《蒲岐所志》,未寻得万泽书塾的记载,此也许为民间传闻,不得而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3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