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继4月份开挖出十余根疑似良渚时期用作土台边坡护岸的古木桩后,近日,位于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的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小桥头遗址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保存较为完好的良渚时期人骨。
“目前,良渚时期的墓葬中人骨保存较为完好的,比较少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初鸣遗址现场负责人朱叶菲对此十分惊喜。她介绍,该墓葬长宽分别约为厘米和70厘米,根据人骨的牙齿和骨盆形态,考古人员判断这是一副成年人的骨架。
“墓葬中的随葬品只有一个陶豆和陶鼎,这都是良渚时期常见、常用的生活用品。”朱叶菲说,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一座较为低级的墓葬,该人骨的身份可能是制玉作坊的工匠。“保存完整的人骨对我们后期体质人类学领域的一些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方便博物馆做展示,让大众对良渚时期的人类基本体格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据了解,早在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发现和确认了此处的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德清博物馆对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系统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和确认了多处遗址点。每处遗址点均有玉料出土,研究人员判断,在良渚文化时期,这里是一处大规模制玉作坊遗址群,而遗址群的总面积为万平方米。
从生产规模来看,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鉴于遗址的重要性,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曾获得“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并入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今年又获“新时代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和“我喜欢的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作者:刘海波沈烨冰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