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秘密。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发展是一个奇迹,那么,其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就是浙江的县域经济。身为浙江经济“铁粉”,“涌金楼”一直以解读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年上半年,涌金君悄悄上马了一项年度工程:成立一支由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记者组成的“区域观察员”队伍。眼下,年临近收官,观察员们也要登上涌金楼,分享他们的区县观察报告。首篇,聚焦德清县。再过两天,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乌镇开幕。此刻,如果让你从浙江90个区县中,选出一个最具互联网气质的区县,你会PICK谁?答案可能是余杭,可能是滨江,或者,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但是,于涌金君而言,还有一个心仪之选。这是一座浙北小城,山水俱佳,娴静从容,虽不隶属大杭州,与杭城却不过一“桥”(上塘高架)之隔;这里的民宿更是独步天下,精致典雅,价格不菲,粉丝如潮。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数字经济几乎从零起步,却在十年间走向世界,以至于成为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举办地。这座小城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德清。1许多人会好奇,德清有山水气质,互联网气质又是什么时候养成的?答案是9年前。年,德清引入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正是此举,打开了德清通往数字经济大门,这座娴静小城从此变得“另类”。地理信息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小到导航、外卖、健康码,大到万物互联,都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定位,离不开地理信息。据统计,人类80%的信息都和地理位置相关。地理信息已经是理解和管理世界最基础的语言,成为了一个基础平台架构,变得和互联网本身一样重要。但是,在九年前,在德清产业版图里,根本没有地理信息产业的踪迹。谈起地理信息产业,不仅是德清人,放在全浙江、全国,恐怕也少有人知。那么,德清又是如何发现这个“偏门”产业的呢?故事要从年说起。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很多地方经济增速放缓,德清也面临巨大发展压力。转型刻不容缓,向左?向右?德清做出了一个决定:在城区南面,规划一个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新城起点不凡,德清邀请了一批世界顶级“外脑”做方案,战略咨询由罗兰·贝格做,详规设计让新加坡CPG负责......最初,科技新城瞄准的主打产业,并非地理信息,而是生物医药、绿色家居、新型建材。原因也很简单,在这些产业,德清拥有一批龙头企业:生物医药的佐力药业、我武生物,家具建材的德华兔宝宝、升华等。但是,年,变化发生了。其时,一个“小道消息”传到德清:国家布局地理信息产业“一主十副”园区,浙江争取到了一个名额。机会来了!时任德清县县长的胡国荣马上带着科技新城这个“聘礼”,赶到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提亲”。德清的对手相当强大。时任省测绘局局长的陈建国回忆说,当时,省内许多地方都在争这个机会,杭州的城西、滨江区、富阳、临安。“比如城西,位置和公共配套都很适合,但地价是德清的2.5倍,对发展初期的地理信息企业来说,成本过高。”权衡之下,对德清,陈建国倾心不已——既有现成的园区规划,又有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还有不可多得的用地空间。年5月24日,德清县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对这一“婚约”,在德清,当时也有顾虑:让科技新城放弃有扎实基础、预期稳定的产业,转向所知甚少的地理信息产业这个新跑道,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最终,德清坚定选择:拥抱未来。就像数亿年前,地球上有了第一条涉险上岸的鱼,从此启动海洋生物征服陆地的进程一样,这个选择,也让德清找到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登陆点。此后,迅猛生长——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启动建设;年,32家企业落户,中测新图就是其中之一;年,10幢产业大楼建成投用,集聚地信企业40家;年,列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镇税收突破1亿元;年,集聚地信企业家;年,获评全省优秀特色小镇;年,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召开,13个外国部长团参会、家国内外知名地理信息企业和院校参展,被称为全球地理信息界的“达沃斯”。也是在年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涌金君专访了被称为世界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父”的杰克·丹杰蒙德(JackDangermond)。他告诉涌金君,虽然是第一次造访德清,亲眼看到地信小镇上有如此多的各类地理信息企业时,还是被惊到了!2这又是一次“无中生有”的成长。叶冬梅,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每次有访客,她都会带去一楼展厅,看三张照片——分别摄于年、年、年的德清地信小镇航拍图。“第一张,差不多是我刚来的时候,公司大楼还没有建。这儿还是一片农田,还有鱼塘,忽然间,就会飞过一大群白鹭。”叶冬梅回忆起刚到德清时,地信小镇还是一派田园风光。叶冬梅是地信小镇成长的见证人。年,生产超长航时无人机的中测新图拟定在德清成立下属企业,北京总部派了4个人来开疆拓土,叶冬梅就是其中之一。最初,对着一派“田园风光”,包括叶冬梅在内的四个人,心里还是挺忐忑。80年代,地信小镇所在地还是一派田园风光。楼其梁摄但是,接下来,德清推进地信产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很快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疑虑。地信企业进了小镇,就好比进了“重点学校”,政策、配套等各种资源都向企业倾斜。叶冬梅们的心里暖暖的,企业想要不做大都难。事实证明,叶冬梅们的选择是对的。如今,地信小镇已集聚地理信息相关企业多家,其中不乏响当当的行业龙头:千寻位置——全球最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运营商、长光卫星——国内首家全产业链商业航天遥感卫星企业、极飞地理——中国农业植保无人机行业领头羊……在德清,一个覆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完整地信产业链的“最强天团”已经形成。年,小镇产值达到亿元,产值税收实现连续6年翻番增长,入选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成为省数字化示范园区。相比“体量”生长,更深刻的变化在于肌理。因为地信小镇,高端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在德清集聚。孙家栋、刘先林等10位院士先后成为地信小镇发展顾问,其中4位院士领衔的项目入驻小镇。中科院遥感所卫星应用研究院、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同济大学一长三角人工智能城市德清研究院、浙江大学一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及遥感与GIS创新中心、腾讯“长三角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中航工业通飞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内外高校院所产业研究院相继落户。如今,地信小镇已经成为德清这座小城最具都市感的区块。在1.31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里,58幢产业大楼,形态各异,鳞次栉比。漫步小镇,到处能遇到手拿星巴克的程序员。不到十年时间,德清这个没生产过一张地图的地方,无中生有长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地信产业集群。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也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了解浙江经济发展轨迹的人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奇迹的一大表现就是“无中生有”。在浙江多个傲视全国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中,至少有80%完全没有当地资源的依托。比如,嘉善,没有森林不产木材,数百家胶合板企业却平地而起,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的1/3。再如,海宁,本地不出产一张毛皮,却崛起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年产皮衣上千万件。没错,无中生有,就是浙江独特的创造力、发展力。在浙江,这种能力已经深入骨髓,渗入基因,它穿透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断演绎出新的发展精彩。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就是数字经济时代浙江2.0版“无中生有”的生动具象。3问题又来了。无中生有的德清,究竟是怎么把地信产业做成的?如果说,德清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对接,一开始或多或少有着机缘巧合的因素。那么,德清是怎样将地理信息产业从0做到1,从德清做到联合国呢?毋庸置疑,德清首先有得天独厚的硬件。区位上,德清地处长三角腹地,是浙苏沪、杭嘉湖的“空间地理中心”,也是杭州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区。交通上,德清有高速、有高铁、有港口。从德清出发,高铁13分钟到杭州、1个小时到南京、1.5个小时到上海,今年即将通车的“杭州二绕”又将县域三分之二划入其中,杭德城际轻轨项目正有序推进。但是,仅有这些硬件远远不够。就像娱乐圈里每一个“宝藏男孩”“宝藏女孩”背后,都有无数艰辛和付出一样,德清能成为数字经济的“宝藏小城”,背后也有无数付出。不妨看看疫情期间,发生在地信小镇里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今年春节,全国都在居家隔离时。大年初一晚上,高新区地信局的员工已进入“复工”状态,整个小镇58幢产业大楼,一幢幢、一层层、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扫楼”,排查人员,确保安全。她说的贵重设备,是中科院的微波特性测量与仿真成像科学实验平台,这是一个可以给地球做“B超”的大型综合性实验装置,全亚洲仅此一套。邵芸是项目带头人。“放心,地信局天天上班。”姚文忠立即回复。随后,邵芸收到了数张从实验室门口“现场直播”的照片。“非常安全,没有任何问题”。女科学家放心了,感动了,她发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