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鉴赏
“临清”,西汉时设为清渊县,以城临清河回湾处而名。北魏时分出部分区域设置一个临清县,以地处清河岸边故名。魏永熙三年(年),北魏分列为东、西魏。东魏武定八年(年),齐王高洋代魏自立,称帝建齐,史称“北齐”,废除临清县。隋文帝开皇年间(ー年)复置此县,以这里是首都政治中心与河北经济发展区域的转运中心而再设。故城在今县城南,明朝时期将县城北移,并因地在京杭大运河卫河段与会通河段的交接处,是个漕运重地,便将县升为州叫临清州。明景泰元年(年)始筑城池,明成化六年(年)再筑土城将漕仓圈在城内。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会图片
明洪武至宣德数十年间,朝廷在临清先后设有临清仓、广积仓、常盈仓,又将德州仓移置此处,使这里的运河中转仓可储漕粮万石,成为其他几处中转仓之冠。在明万历年间,临清城中就有大小当铺余家,高、低档旅店余家,绸布店余家,仅粮食市场每年销售量就有余万石,成为华北最大的粮食市场。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一临清舍利砖塔
其始建年代无载,也没有进行考证,但在明万历年间(年——年)曾经进行重修。由座、身、刹三大部分组成,全高约60米,基围39米。塔座由条石所砌,高5.3米,正南面设门,门楣石上横镌“舍利宝塔”四个大字;塔身九层,砖身木檐,砖雕仿木斗拱,灶门处置灰陶佛像,每角老角梁下置砖雕荷花宝瓶,第二层始每层每面辟券门,正方向一面为明门,隔面为暗门,塔内设通天塔心柱,循旋阶可登临第九层,收分明显;塔刹为盔顶,为山东独具形制。立于塔顶层西望,运河远上白云,目送连帆消逝,意趣横生。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二临清砖官窑
画卷上五座阔大马蹄形砖窑错列,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山东临清官家城砖烧制窑厂。有环窑坡道通到窑顶;有人用木杈挑木柴填入宽深的窑门;有人手搬四五块大砖坯子向窑门走去,似是在进行装窑;有人挑着木筲走上窑顶,将筲中水倒在窑顶,窑顶上气孔烟气腾腾;有人从窑门走出,背着一摞青砖走向砖垛,这是在将烧成的大砖移出,叫“出窑”。这处场面展现从装窑、烧窑到出窑的城砖烧制过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鉴赏
砖窑的右面空场,有的用独轮车推来黄土,有的握锨倒水正在和泥,有的双手按着木模子,正在制作砖坯子,叫“摔坯子”,也叫“扣斗子”,把一块块砖坯单块晾在地面上,晒干后便码成长垛,垛顶起脊苫盖草帘防雨,这是制作砖坯子的程序。在砖窑的左侧也有一片空地,几垛青砖之间,有的码砖,有的背砖,有的用席苫砖,有的点砖,有的验砖,有的往船上装砖,装满一船后便扬帆北上,这是将烧好的城砖运走的环节。一片土岗已被挖掉一块,窑场间树木古壮葱茏,似为前辈窑工所栽。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三鳌头矶
鳌头矶处在运河要冲,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文学硕彦、艺术大师行经临清,多舍舟上岸,登楼步阁,观漕题咏,寄情抒怀。明文渊阁大学士、文学家、书法家李东阳有七言绝句二首,其一曰:“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斛来。”其二曰:“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把个盛景闹市描绘得淋漓尽致。明代此处为“临清十景”之一,称“鳌矶凝秀”,指的又是另一番风光美景。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鉴赏
画卷上有一座阔孔石桥,护栏间横阶桥面上,士人过客穿行,这就是美观结实的广济桥。桥端大树浓萌匝地,下棋者聚精会神,贩物者交谈生意。又有码头一处,一艘客船靠岸,一些人准备登船远去。一段硬山筒瓦脊围墙直抵运河岸,石砌护坡,设月亮门一座,书生和游人穿门而过。一座券洞歇山筒瓦调大脊的过街楼,称“观音阁”,券洞上楣额石上镌刻“独占”二字,这二字隐现“鳌头”之名。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封建时代,考中状元的人,要站在皇宫前浮雕巨鳌的石阶上接皇榜,故把考中状元称“独占鳌头”。见“独占”二字,必然会令人想到“鳌头”,表明鳌头矶独具特色风景。远处有四角攒尖带宝顶重檐楼一座,那是望河楼,还有李公祠、吕祖堂,四围相对呼应,这就是鳌头矶的主体建筑,融佛、道两教与民俗于一起,生动地体现了大运河的文化融和性。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这里在御河、会通河与汶水这三条不同时代运河的交汇处,地势较高,恰似一只海中大龟背。在龟背东头,建有观音阁,似翘起的头,故称“鳌头”。因防备河水冲毁河岸,用石块砌护河坡,使这里就像露出海面的一块大岩石,明代正德年间临清州知州马纶因其形而题为“鳌头矶”。观音阁的两侧运河上各建有两座水闸,像是鳌足,阁后面的广济桥宛若鳌尾。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四临清钞关
临清钞关,是一处朝廷设立的征收商船运税和货税的关所。“关”指收取关税的处所,“钞”指钱和收取税钱给开的单据,这里是国家户部设的收取款钱又给开收税单据的机构所在地,故称之为“钞关”。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临清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年),是设在大运河首尾及中间的七大钞关之一。明运河七关分别为通州、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和杭州,此处钞关所收税额约占运河七关所收总数的四分之ー。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此钞关机构分为前关、后关。前者在河口码头处,设拦截关卡与检货厅;后者为正式办理征税之所,内部分工详细,各负其责,有仪门、正厅、过斤、后厅以及船料房(管测商船体量容积之事,凭此收取税额)、巡拦房(主管在运河上巡视检査有否偷漏税事)、衙皂房(管钞关事务和保卫之事)、税银库(所收税额的白银储藏地)、鼓铸坊(所收散银熔为标准银绽备缴朝廷户部),设置严密,分工负责,管理统一,互相监督,是一处完整系统的运河收税机构。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鉴赏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