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华舆设计/聂为一)
华舆讯有着“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之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归侨吴孟超,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民众在殡仪馆大厅送别吴孟超院士。(图片来自中新社殷立勤摄)
26日8时30分,吴孟超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国际歌》乐曲中,人们向吴老告别。
5月26日上午,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图片来自中新社殷立勤摄)
雨歇云聚,阴霾满天,零星飘下雨滴,仿佛上天垂泪不止。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奋力拖着每一个患者“过河”的老先生终于可以安心地休息了。
“肝胆圣手”也曾割过橡胶树
吴老有“肝胆圣手”之称,他的刀法稳、准、快,被叫作“吴氏刀法”。但要说他用手持刀的历史,就要说到马来西亚的橡胶林。
青年吴孟超。(视频截图)
年,吴孟超出生在福建省闽清县。因为家境贫困,年,5岁的吴孟超随母下南洋,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那里,先是做米粉,后又以割橡胶为生。
个子矮小的吴孟超在大马割橡胶,练就一双“拿刀巧手”。橡胶树里有一条线,叫“水线”。吴老说:“假如割的时候把水线破坏了,就会影响橡胶的产量。”
但人和树可不一样,树割坏了无非是产量少,人可能不能割坏。从医75年,吴孟超用割过橡胶树的手救治了1.6万肝胆病人,创造了医学界无数个第一,包括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18岁只身回到祖国,再也没能见上父母
(视频截图)
初中毕业时,吴孟超和同学们主动把聚餐费捐给延安抗日,以毛泽东和朱德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在吴孟超心里烙上了红色的印记。
(视频截图)
年春,年仅18岁的吴孟超独自回国,考入同济医学院。在战火轰鸣的年代,他选择凭自己仁心和医术悬壶济世。
(视频截图)
年,新中国成立时,吴孟超大学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医生。面对当时中国肝癌高发,防治一片空白的现实情况,在恩师裘法祖的建议下,吴孟超决意向肝脏外科这一“禁区”进军。从此,“卧薪尝胆、勇闯禁区”成为他的座右铭。
自18岁回到祖国后,吴老再也没能见上父母。吴老的父亲因胆管结实,黄疸发作去世。吴老曾经感慨地说:“我自己是学这一行的,不能给我父亲医救,我很痛心。”
上世纪90年代,吴老曾回到马来西亚父母的坟前,含泪向母亲倾诉:“我已经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情,现在工作还很好。”
“我对得起爸妈了。”吴老曾说。
“吴孟超星”熠熠生辉
年,吴孟超斩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毅然捐出了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年7月2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如今,在浩瀚星空中,“吴孟超星”在天幕中熠熠生辉。
(中新社资料照片拍摄于年4月)
97岁仍主刀做手术的吴孟超曾说:“一个人生命有限,你不抓紧一下就过去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分秒必争,为国家,为人民多干点事。”
从风华正茂到鲐背之年,虽然硕果累累,但吴孟超看重的并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在吴孟超眼里,救治病人事比天大。
96岁高龄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医院度过新年的病人及其家属中间,给他们送上新年祝福的同时,查看病人康复情况。这是他长期以来每年大年初一的习惯,也成了海军军医医院的传统。(中新社资料图片殷立勤摄)
吴孟超曾对助手说:“我们既要看病,更要救人。”病入膏肓的患者常常在吴孟超的门诊获得积极的治疗和安慰。
最近十年间,吴孟超回乡十余次,眷恋故土之情展露无遗。待到重返家乡时,乡音里的“虾油味”依旧,昔日稚子却已成一代名医。几度返乡,他的医德与乡情,为家乡人所铭记。
回顾吴孟超与家乡的羁绊,闽清县侨联副主席毛文良哽咽拭泪,“吴老是典型的闽清人,勤劳敢拼;他是侨界十杰,爱国,爱乡,爱人民。”
当年,吴孟超对莘莘学子坦言,“福建是我的家乡,我深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深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也深爱着这里的家乡发展。”
如今,福建一位医学生留言说:“吾辈定谨记吴老教诲,勤学苦练,遵从仁心,以己微薄之力,服务万千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