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锵咚咚锵,一阵开场锣鼓疾风骤雨般敲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钟。
锣鼓之后,笙簧声响,艺人嗓音高扬,观众的喝彩声直上云霄。这里是位于临清公馆街路西的赏心戏园子,正在上演一场临清乱弹曲目。
一溜“骆驼祥子”人力洋车停在青石路上,从戏园子门口一直排到公馆街南首的凉亭。
“借光喽!借光喽!”随着车夫的吆喝声,洋车飞快地跑出公馆街,不消半个时辰,将那些珠光宝气们送进了各自的大宅门。
一曲笙簧,道不尽公馆街的往昔繁华;青石板路,倾听着时光的轻吟浅唱。
六百年的老胡同
公馆街,称之为“街”,实则不过五六尺阔的胡同。向北,与竹竿巷连襟;向南,与琵琶巷、箍桶巷、粜米巷勾连。其长度不过米,南高北低,青石铺路,其貌不扬,却是临清不容轻觑的一条小街。
六百多年历史的公馆街
乾隆年间的《临清州志》卷三记载:“府馆三,一在旧城西南。明弘治七年知州张竲创,有门有仪门有堂有寝堂有内外序。”旧城西南的这处“府馆”就在现在的公馆街,这也是公馆街街名的来历。
明朝,永乐迁都北京,给临清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船船贡砖筑起北京城城楼宫殿的同时,临清也成为帝京之南的重要商业城市。
公馆街北临会通河和清源水马驿,西濒卫运河的广济桥码头,南来北往的商贾官宦常暂住在公馆街的“府馆”里。
“临清离京城几百公里,并且,当时还很繁华,所以,一些官员经常来临清小住,甚至‘退休’后,选择在临清颐养天年。”胡同游发起人刘英顺原本是公馆街的“老户”,他对公馆街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刘英顺说,因为明朝在这里设立的“府馆”历史悠远,现在的临清人没有见过“府馆”的模样,历史为临清只保留下这条街名。
“包袱客”的刘氏家族
作为公馆街的“老户”,刘英顺还有一个网名“公馆街老头”,说到公馆街,绕不过他。
刘英顺是时下临清的文化名人,从7年发起临清胡同游活动,每次活动从最初的七个游客,到如今的三四千游客。刘英顺的讲解生动,很接地气,也因此,他的拥趸众多。
刘英顺介绍公馆街历史
刘英顺对临清胡同的熟稔,如囊中取物,这源于他从小就生活在这些巷子里,每天听惯了巷子里的掌故俚语。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从小就爱把听到的街巷故事记在“小本本”上。累以日月,如数家珍般的胡同说辞,让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专家。
公馆街12号,是刘英顺的家。虽然,“公馆街老头”早已搬进了楼房,但是,这处萧条的院子却埋藏着他最美好的记忆。
“原来,这条街上大都是三进或者四进的深宅大院,直到现在,这里仍然保存有王家大院、单家大院、刘家大院。”刘英顺在街上边走边说。
刘英顺所说的“刘家大院”即是他家族的。刘氏祖上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落籍临清,他们是临清人口中的“包袱客”。包袱客背着装满白布的包袱走街串巷,或者在集市支上“九杆棚”,摆上白布摊,以出售白布赚取碎银为生。
到刘英顺曾祖父刘兆瑞这一辈,刘家已经拥有了布铺。并且,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如今,在临清钞关里保存着一通石碑,碑文内容为“布行会首刘兆瑞”率众商人感念当时临清的“李大官人”体恤布行商人而免除杂税的善行。
清朝末年的刘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刘兆瑞的女儿出嫁考棚街的周家时,浩浩荡荡的六十四抬嫁妆颇为壮观。“打头的嫁妆已经进了周家门,结尾的嫁妆还没有走出刘家门”,可见当时的盛况。
“我的姥姥家姓胡,是江苏一带落户临清的水上人家,以运粮棉为主。胡家、冯家、袁家、韩家是临清四大船家,其中,胡家有两条大船,是最大的船家。”刘英顺说,当时的胡家与刘家联姻,也说明了两家商贾门当户对。
临清最早的戏园子
“刘八大王”的家在公馆街路西,门口两侧的石狮子已经风化严重,看不出原本的模样。不过,正是这对历经风雨洗礼的石狮,见证着这里的过往。
“听祖上说,‘刘八大王’是一个武举人,他家是一个大院,与赏心戏园子一墙之隔,从绣楼上就能看戏听戏。”刘英顺说,赏心戏园子在早期,以演唱临清乱弹为主。
岁月打磨过的公馆街
乱弹是中国诸多戏曲种类中的一个古老剧种,以弦乐、弹拨乐器为伴奏,以清唱故事、演奏曲牌子为主。
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康熙年间,乱弹在临清一带发展很快,并且,在临清落地生根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南腔北调随着运河漕运来到临清,戏曲跟随商贾辗转各地。徽商带来了徽剧,而山陕商人带来了“西调”“西秦腔”。
南腔北调在临清这个熔炉里,不断交融,深情拥抱,在清朝初期诞生了“乱弹腔”,这种“新腔调”,“乱弹”即被称为新声。
临清乱弹有“一昆、二高、三丝弦,玉石琉璃大乱弹”之说。浑朴粗犷的腔调在赏心戏园子里响遏行云,也为这条古老胡同增添了不少“文艺范儿”。
临清乱弹的传统剧目有余个,有《杨金花夺印》《汴梁图》《鸡宝山》《五雷阵》《卖线子》《打秋千》《顶灯》等。
年,临清曾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个乱弹剧团,后于年为培养后继人才建立了乱弹戏校。当时,临清为了保护和繁荣乱弹这一古老剧种,组建了80余人的临清县乱弹剧团。这个剧团阵容强大、表演精湛,编演了《大刀王怀女》《神灯》等新剧目,到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巡回演出,把乱弹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刘英顺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在清朝道光三十年(年)手抄剧本中发现了《讨荆州》《宵打庙》《双封王》《蝴蝶梦》等古老剧目,但是,目前临清已经没有专业的乱弹演唱团体。
公馆街里,青石路上,有历史的足迹走过,留下来的是一曲曲笙簧腔调,那分明是临清人在历史上发出的最美声音。
来源:聊城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