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古厝用它们独有的一砖一瓦记录着悠悠历

在闽清

有许多从明清和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民居

这些闽清古厝

见证了朝代的更迭

历经了近千年的时光

一砖一瓦皆是岁月的痕迹

细细品味

更有一种生活的温情在其中

在这惬意的氛围里

我们仿佛也被岁月温柔以待

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面,闽江下游。全县地势群山连绵,镶嵌丘陵台地。亚热带季风性的气候让这里遍布树林,常见松树、杉树、樟树等树种,闽清民居的建筑木材正来自这些树木。

闽清的土壤是红土,红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是建房筑屋的上佳材料。此外,还有随处可见的花岗岩、山石等,也都是古时建房不可或缺的材料。

闽清特殊的地理位置,蕴含着独天得厚的木材、红土壤、石料等天然资源,构筑房宅时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经济实惠又经久耐用,具有悠远的历史。

闽清县域属于山区范畴,流经境内的闽江将其分割成两片。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民居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但闽清古厝保持了福建东部民居建筑的风格,也突出了闽清地域的特性。从明代到清代,再到民国时期,主要有三个阶段的风格特色。

俗称“明朝厝”。总体布局由正座、书院(厢房)、回照、厨房组成,外形多做“凤凰展翅”状。这种形状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主座建筑视作凤身,横厝为羽翼,远远望去,似凤鸟展翅高飞;二是古人把某种美好愿望寄托于建筑之上而冠以美名。

这个时期的建筑以木构为主,土石辅之。规模不大,房屋低矮,常见五间开,装潢单调简谱,尚未见繁缛的雕刻和彩绘。由于年代较早,目前这类建筑已经所剩不多了。

与明代相比,清代建筑的变化主要在建筑体量和装饰雕刻上,这个时期的房间开间少则六扇五间,多则十扇九间,建筑有明显的拔高。标志性的特征,是正座两侧土木结构夯筑马鞍形封火墙。而在装饰上,清代民居讲究精雕细刻,到了晚清更显得繁缛复杂。

这个时期出现了“兔耳”的构筑,多依附在主建筑的西北角、东南角,用来瞭望敌情、打击来敌。还兴建一种叫“寨堡”的建筑,以石垒砌,高达数米,筑两重夯土墙,两墙体中为走马道,形成环绕,墙体上还设有射击孔。这种建筑形式既能居住生活,又具有防御功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

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多显清代遗风。整体建筑延续清代做法,在装饰雕刻上有所简化。还有些建筑由于受到西洋建筑风格的影响,融入了青砖立柱、百叶窗等西洋元素。

19世纪初,旅居海外的华侨回归故里,建房造宅时,或多或少地将海外的一些建筑样式与家乡的建筑相结合,因此也出现了“半洋半土”的中外合璧的“民国厝”。

闽清特殊的地理位置

不仅蕴含着独天得厚的天然资源

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闽清人

在这近千年的时光里

无数闽清人从这里出发

或是生根异地

或是再归故里

闽清古厝都在以它们独有的一砖一瓦

记录着悠悠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1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