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共同富裕的

江南游报融媒体5月24日杭州讯(记者陈冲通讯员朱玲熙董嵩萍张若雨编辑江南)5月17日--19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年“诗画浙江文旅共富”央媒浙里行采风活动,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浙江日报、江南游报等10多家国家级、省市级主流媒体单位组成媒体采风团分别到访绍兴、湖州、杭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采访。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一级调研员杜毓英表示,此次媒体采风活动旨在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共同富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标志性成果、创造普遍性经验,打开文旅共富新局面提供丰富的案例支撑。

近年来,湖州持续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落实“坡地村镇、农业标准地”政策,推动项目数量、年度投资额双双增长30%以上。全域开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提升“城、镇、村”景区化品质,率先实现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全覆盖,安吉、长兴、德清分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第一、第三和第八位。年,湖州全市接待过夜游客万人次,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4.8%,增幅列全省第一。

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展现百姓共富图景

作为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首个生态县,“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湖州安吉亦是“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5月18日上午,媒体采风团来到“两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安吉余村,该村位于安吉天荒坪镇,是一个三面青山环绕的古村落。记者在调研采访时,正遇见“绿水青山旅居安吉——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活动暨余村大景区建设启动仪式”活动在该村党建广场上举行。

记者看到,该活动设置共富市集、露营帐篷、竞技游戏等体验项目,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参与。在浙江安吉余村,共富集市上展出了安吉旅游商品、乡村特色农产业、土特产等文旅产品,现场还有棕编、竹刻、雕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展示手工技艺,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在“共同富裕文化赋彩——玩转乡村博物馆”系列活动中,现场嘉宾和两山小记者现场体验各种“穿越时空”的竞技游戏,滚铁环接力、踢毽子、投壶、射箭、木射等互动活动。

据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余村却并不是这个模样。曾经的余村是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开矿采石、办水泥厂……粗放的“石头经济”虽然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高达多万元,成为全县的“首富村”,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年开始,痛定思痛的余村人开始了整改的脚步,逐步关闭矿山及相关企业。年8月15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首次在余村提出,这座小村庄彻底停止“靠山吃山”的做法,调整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从“石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

年,余村实现GDP近1亿元,其中景区、度假村、民宿、农家乐、漂流等旅游业态收入占比超70%。休闲旅居的乡村生活,成为余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常态,14个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户村民入股村集体项目,实现分红近9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低收入家庭摘掉了“贫困帽”,年收入超过20万元家庭达50%以上。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表示,我们坚持走绿色生态路线,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不仅创造了自身奇迹,将一个偏僻小村,发展成年集体经济营收万的美丽乡村,更是推动了浙江全省万村美丽乡村建设。年,余村共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1万元。

近年来,该县持续厚植“美丽乡村”优势,大力推进“万村景区化”,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特色、全县似幅画”的全域大美格局,拓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激活共同富裕新动能。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4届全体大会上,安吉余村从75个国家的个申请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首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中国仅2家。

“中国白茶看安吉,安吉白茶看黄杜”,作为“中国白茶第一村”就是白茶产业的始发地和核心区。黄杜村90%的家庭都在从事白茶种植、加工与销售,全村共有有机茶园亩,并建立国家级生态白茶基地。黄杜村在30年前,这是有名的贫困村,依靠白茶种植脱贫致富,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湖州安吉县黄杜村党总支委员村监委主任丁建芳表示,那时黄杜村多山少地,交通落后,在经历一次次产业探索后,通过自主培植优势茶树品种“白叶一号”,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年,村民直接经营的茶园从最初的亩发展到近5万亩、年产值4亿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64万元。

在黄杜村半日闲露营基地里,记者看到十余顶白色欧式帐篷分散矗立在万亩茶园间。安吉县溪龙乡党委委员黄赟说,我们进一步发挥绿色优势、溢出生态红利,持续拉长做强茶产业链,伴随着露营文化的兴起,溪龙乡积极发展茶旅融合,开发露营基地。仅仅在今年“五一”5天时间这个露营基地接待游客近人,实现12万元收入。

湖州市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罗福娣说,下一步,我们将发挥余村核心引领示范作用,加快体制改革,完善共享利益模式,采用外部连接、整体营销方式及外部资本人才合作方式,通过组织共建、规划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利益共惠、服务共用,在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建设大余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水平建成“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共同富裕联合体,推进绿色山水美好城市共同体建设,促进乡村共融、全民共富。

返乡创业开办民宿文旅融合村游富农

仙潭村位于湖州德清县莫干山镇北麓,竹林环抱,流水潺潺。在青翠山林之间,若隐若现一间间别墅,这些高端民宿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环境嘈杂的城市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在发展民宿之前,这里是以发展水果、毛竹这些传统农业为主,村里一半以上的年青人选择外出打工谋生。

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党总支书记、民宿创业者沈蒋荣说,年前后,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租下莫干山镇老百姓的房子,改造之后开办民宿,一间房甚至卖到元一晚。像我老家这个房子,有很多外来投资者打我电话,让我把房子租给他。当初20年(租金)已经涨到70万。我发现本地居民只是模仿做起了低端的“农家乐”,大多是包吃包住才元左右,品质不高。

于是,年7月,还在城里经营餐馆的沈蒋荣选择回乡创业,就地取材,改造老屋,经过精心设计,开办成乡村田园体验式民宿,不同于其它酒店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度假,让民宿本身成为旅行的目的地,以至于他的民宿爆火。与他一样的年青人选择回乡开办个性民宿,短短2年时间,该村的民宿就达到家;在年,在他的推动霞,仙潭村正式挂牌村级返乡创业基地。

沈蒋荣表示,如今,村里常住人口达到多人,这与8年前相比,增加了1倍,村里一半的经营着民宿或者从事与民宿相关的设计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仙潭村已开启家民宿、10家餐厅、4家咖啡馆,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域一系列旅游业态落地,自己也经常作为民宿设计经营方面的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外地讲课,传授经验。

今年5月,瓷之源展示馆和阜溪街道农耕文化馆入选了浙江省首批乡村博物馆。记者在德清县阜溪街道莫干溪谷瓷之源展示馆内看到,约平方米展厅与互动体验区,藏有各类出土原始瓷等70余件套。展馆以“瓷之源浴火弥坚”为题,由前言、瓷器的起源、各时期德清原始瓷窑址、窑址的技术、结束语等五个部分组成,展示了从商代至东汉,德清的先民在适应与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原料配方和窑炉技术,烧制原始瓷的历史。此外,还调研考察了位于莫干溪谷阜溪街道农耕文化馆,该馆面积约平方米,收藏农具及传统农家用品余件。

德清县文广电旅体局交流和推广科副科长胡晓翔表示,这些现存在德清的大量商周时期的古窑址被中外学者一致誉为“瓷之源”,“瓷之源”展示馆专门设有互动体验区,不定时推出瓷器制作、主题绘画等活动,游客可在节假日采用预约的方式进行体验,穿过三千年的时光,领略先人的技艺和智慧;同时,穿越千年时光,漫步古老岁月,品味田园风情,回归淡泊悠远。农耕文化馆通过展示农耕时期德清人的生产和生活,重现农耕文明,重构德清记忆,重忆游子乡愁。

蠡山村位于德清县东部钟管镇。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辅助越王勾践“亡吴霸越”后功成身退,携西施隐居于此,故名蠡山。村内有国家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古戏台等文物古迹多处,最有名的就是蠡山八景。年,蠡山村获评省级千年古村落。

蠡山沄居项目负责人唐仲磊告诉记者,泛舟在碧波荡漾的蠡山漾上,春和景明,别有一番景致。岸边,13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身穿古风汉服的游客兴致勃勃“打卡”留影。这是蠡山村引进投资1.5亿元打造的蠡山沄居,一处集民宿、婚庆、影视制作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沉浸式古风文旅综合体,去年底一开园就成了网红地,吸引各地的游客来打卡。

“这件就是我们制作的马面裙,售价是元……”在蠡山村创客中心内,身穿汉服的主播沈燕正在线上介绍汉服产品。沈燕大学毕业后到镇上工作,去年毅然选择回村担任村干部,并创办了蠡尘轩汉服工作室,十多名村民凭着一双巧手在汉服社当起裁缝,村里还引进了汉服妆造、汉服摄影、手工配饰加工等相关项目,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为了促进共富,蠡山村成立了强村公司,探索“农房合作社”,将村里闲置宅基地“收储”统一开发利用。目前已有36户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闲置用房主要用于办公租赁、直播平台、特色餐饮,村民每年股金分红预计超过万元。

“水净了、景美了、村活了、人富了。”蠡山村党总支书记马煜明表示,“我们探索从文旅产业挣薪金,特色种植收租金、物业经济赚股金的方式,让村民人人享受‘三桶金’。”优越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成为村民提升幸福指数的“真金白银”。年蠡山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万元,昔日的经济“薄弱村”成为真正的“共富村”。

德清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朱国辉表示,德清以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引领,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莫干山民宿多年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莫干山国际乡村未来社区,开展仙潭村产村融合田园综合体、莫干山旅游度假产业联盟平台、莫干山国际乡村未来社区文创孵化基地等17个村庄综合改革设项目,利用“村+企业”、“村+创客团队”等村庄经营模式,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机制新途径。通过高质量发展民宿产业,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实现村村景区化;另一方面引入国际化旅游业态,成功实现国际化产业与莫干山乡村融合,努力探索城乡全域美丽、收入均衡的共同富裕之路。截至年底,湖州德清县民宿(取得特征行业许可)共有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9.3亿元。

探索民宿总部经济绿色低碳共富发展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湖州聚焦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价值链延长和景区村庄实力壮大,推动乡村旅游运营升级。为推动“资本相亲、艺人进村、匠人回归”,打造“宿在湖州”民宿总部经济联盟、“浙北秘境”乡村度假示范区、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等十大站点,力争落户20家民宿总部、培育名民宿管家(新职业),牵线网红景区景点与景区村庄之间搭建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打造“景区+村庄”绿色共富示范区。目前已发布乡村旅游“带头人贷款、富民贷款、富村贷款”等绿色共富金融服务包,农业银行5年亿元的信用额度覆盖个村,不仅为纯信用贷款,还包含“无还本续贷”等增值服务。

同时,湖州将打造乡村博物馆示范样本,组建文博专家指导组,遴选有经验的基层实践顾问,深入推进国家乡村博物馆试点建设。探索乡镇、村、企业和个人参与建设,借展、募捐和征集多种方式获得藏品,村集体、民宿业主和第三方公司参与运营,着力构建“建、管、用”新模式。创新融文化创意、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文旅活动,发展“展览+文创+旅游”产业,探索太湖溇港、丝瓷笔茶等传统文化富有创意的打开方式,激活散落在千年古城里的名人故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古桥古村,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飞入百姓家。

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以项目为牵引、以融合为突破、以活动为纽带,聚力打造长三角休闲娱乐中心、中国江南文化体验中心和国际乡村度假中心。培育“文化探源看江南”研学旅游产业试验区,探索建立长三角古镇联盟,建设体现高颜值、充满时尚感、洋溢江南韵味的大运河诗路(湖州段)文化带,让“湖光山色度假之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12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