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丞主簿典史是什么官,他们具体分管哪

最近御史回复了不少评论,发现有不少粉丝朋友对于县这一基层的组织架构还不是特别清楚。为此,御史重新梳理了一遍,希望能给诸位带来一些的新的认识。

知县为一县的最高长官,凡钱粮、刑名、治安、教化等无不综理。一个县中,入流和未入流官员的配置十分有限,总的原则是根据该县的政务繁简而定。

从编制上来说,以知县为首的正印官之下,设佐贰、首领、杂职三类官。

先来说佐贰

县佐贰官主要有县丞、主簿两个岗位。县丞,秩正八品,出身普遍不高,一般为恩拔贡生,或是由布政使照磨、府知事、汉军九品笔帖式,以及各县主簿升任。

县丞的出路亦不佳,按照清代的官制,县丞例升京县县丞、京府经历、布政司理问、按察司经历、各州州判。当然,县丞也可以升任外县知县,但以佐贰升正印的情况,并非常态。

从品级和职掌来看,县丞是二把手,所以人们习惯性称其为“二尹”。县丞或与知县同城办公,或分理专业事务,比如赋税、河道、治安、户籍、巡捕等。

一般来说,县丞驻外的情况较为多见,于本县冲繁之处单独设立衙署办公。需要注意的是,县丞这个职务比较特殊,在清代官方文献中,有“河务县丞”、“治水县丞”、“赋税县丞”的头衔。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河务县丞,这一类县丞是受双向领导的,既要听命于本县知县,还要对河道系统负责。所以在河道官系统中,我们常见有很多州县佐贰官担任河务官。

比如永定河北岸厅,就下设武清县北上汛、北中汛,这些地方委派的官员就是县丞。而县丞一旦分管河务,那么办公衙署就设在河道上,这个衙署就称为“汛”。

在实际操作中,县丞一旦分管河务,那么就不再负责一般的行政事务,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再来说主簿。主簿、秩正九品,出身也都以监贡生为主,性质大致与县丞类似。一个县中如果皆设县丞、主簿,那么主簿就是三把手,俗称“三尹”。用现在的话来说,知县是县委书记兼县长,那么县丞就是常务副县长,主簿是一般的副县长。

从工作性质来看,主簿和县丞并无区别,大多数情况下,都被知县外派分管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同样也有隶属河道的主簿。

县丞、主簿不是标配,有的县既设县丞也设主簿,有的县只设县丞而无主簿,有的县则县丞、主簿皆不设。

根据光绪朝《大清会典》的记载,各省县丞、主簿的设置情况如下:

直隶县丞10人,无主簿;山东县丞1人、主簿2人;山西县丞6人、主簿1人;河南县丞17人、主簿1人;江苏县丞29人、主簿14人;安徽县丞15人、主簿4人;江西县丞48人、主簿2人;福建县丞2人、主簿1人;浙江县丞45人、主簿11人。

又,湖北县丞18人、主簿4人;湖南县丞14人、主簿1人;陕西县丞18人、主簿人;甘肃县丞9人、主簿2人;新疆县丞1人;四川县丞18人、主簿人;广东县丞20人、主簿2人;广西县丞9人、主簿2人;云南县丞人;贵州县丞9人、主簿1人。

全国各省总计:县丞45人、主簿55人。这个数字不及知县数量的三分之一。

但是也有个别县的情况特殊,比如河南祥符,就有两个县丞和两个主簿,其中只有一个县丞是负责一般性行政事务的,其他一个县丞和两个主簿,都属于河道系统官。

再如直隶武清县,设三个县丞和两个主簿,但这五个佐贰官,都是专管河务的。只有江苏的元和县所设两个县丞和一个主簿,才是正式的佐贰官。

江苏、浙江两省县佐贰官的数量较多,这与它们的经济发达不无关系。以“冲、繁、疲、难”的标准来看,江浙两省的县,大多是四字最要缺和三字要缺县,行政事务较一般的县更重。

再说首领官和杂职官

县的首领官只有典史(州杂职称吏目)一个岗位,典史属于未入流官,很多文献中称典史为“典狱官”,主掌监察狱囚诸事。办公地点一般都设在距离监狱不远处,衙署名称为“捕厅”。

凡是不设县丞和主簿的县,典史就相当于县丞、主簿。光绪时期,全国的知县共有名,而典史就有人,基本上是每县一人。

按清代定制,凡知县、县丞、主簿等正佐官不在本县,典史可以代行其职责。但这种情况不多见,即便是知县不在家,典史也仅是临时主持工作,遇重大事务不能擅自做主。

杂职官的种类就很多了,最重要的当属巡检。巡检、秩从九品主要的职责是驻守治安不好的地区,以缉捕为主要工作职责,人们称其为“少尹”,和现在的乡镇派出所类似。

其他杂职官还有很多,包括负责驿站的驿丞、负责征税的税课司大使、负责管理粮仓的仓大使、负责看守水闸的闸官、负责征收渔税的河伯所官,以及医官、僧道官等等。以上所有杂职皆属未入流。

除了以上各官外,每个县还设教职官员,但是清代的教育系统又是相对独立的,各府、州、县的教官,直接受学政的领导,知县与教官不属于上下级关系,只是在遇到有关学校、生员事务时,才会同教官共同处理。

清代的州县佐贰、首领及杂职官地位很低,权力也有限,他们不能受理词讼,即便是工作职责内的事务,也得知县做主。所以人们常把他们称为“闲曹”或“冗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6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