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廊坊古韵廊坊河流文化之永定河文旅廊

古韵廊坊

永定河

廊坊辖区中南部一带,在汉代以前并非属永定河流域。据《汉书·地理志》和谭其骧教授研究,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黄河下游一直是取道河北平原注入渤海的。古黄河当年是向北流经今浚县、大名、巨鹿、高阳等县境,在保定安新县境内转向东南流,经今霸州北境,安次东南部一线,在天津东北部入海。也就是说,汉代以前,今廊坊一带属古黄河流域。

古永定河自全新世纪以来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在距今年前后,北京八宝山—高丽营断裂,东南盘下降,西南盘上升,迫使古永定河改道从今八宝山以南向东南延伸,经南苑、采育,直奔武清。又据《汉书·地理志》《说文解字》《水经》《水经注》等文献记载和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古永定河称渭水、治水、桑干水、浑河,两汉时期大体稳定在南苑、采育、廊坊以北,武清一线自流入海。魏晋、北魏时期仍循该河道在武清西入笥河(沽水,今北运河)入海。隋代以后,以东南支为干流的漯水、桑干水南移至今廊坊市区左右,往南流经三角淀入海。

金、元、明朝以前,永定河从卢沟桥以上建有防洪石堤,自良乡以下无正式河道,每到雨季,水流从涿州、新城、雄县、霸州、固安、永清、东安(安次)至武清一带入淀归海。清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始筑永定河自良乡以下的两岸堤坝。南堤从良乡老君堂村起,至永清县郭家务村止。北堤从良乡张庙场村起,修到永清县卢家庄,堤长40千米,挑整河道千米,河道从永清朱家庄汇入安澜城河(原名郎城河),经武清县南部洼淀入海。

▲上图为永定河固安段

第二次接堤改河是在康熙三十九年(),因为安澜城河口被泥土淤塞,又从郭家务接筑南堤,在卢家庄村接筑北堤至霸州柳岔口(即东西老堤)改河道由柳岔口使河水流入大城县辛章河,水入东淀达津归海。

第三次接堤改道,因为霸州辛章、胜芳一带的洼淀被淤,阻止清水河的入海水道。皇帝下令把永定河另开一条河道,将柳岔口以北改为河道下口,南岸自永清县冰窖村改筑堤埝,至武清县范甕村(旧南北堤),调整河道入三角淀使水流归海。

清乾隆十六年(),武清县西南三角淀一带淤成高地,所以进行第四次加堤改河。南岸第七工段的冰窖村草坝凌汛夺溜,遂由冰窖改河道从原来的老东堤开通,水入叶淀。同时培筑原康熙三十九年()接筑的北堤,并把乾隆三年()修筑的南坡埝改为南埝,以乾隆四年()所筑的北大堤为北埝,河水入叶淀归海。

清乾隆二十年(),因冰窖河口以北已淤成高地,皇帝亲临永定河阅视,下令第五次改移河道,在永清县贺尧营村开堤放水,改为永定河下口,河水自此往东任其散流荡漾,使其散水匀沙,自流入沙家淀归海。

清乾隆三十七年(),进行较大工程的第六次改移永定河下口。自东安(安次)县的调河头村挖淩河道,经毛家洼直接流入沙家淀。此次河道仍是循乾隆二十年()改为下口的走向。乾隆四十三年(),因河出下口流折往北,北岸堤埝被冲,水流改自十八号工段出口,河水转由向东。清嘉庆六年(),河水突涨,河道迁徙,由调河头村北入沙家淀归海。

永定河自涿州入固安县界,往东南至永定河防汛南岸第五工三号工段入永清县界,至北岸五工十六号折西南,又流向东南。河水经前第五村至河神庙北,流入东安(安次)县境内的调河头村北,至洛图庄村之北东流去北堤第八工段入武清县。流经黄花店村北往东入母猪泊,汇入北岸减河以后东流经叉光、二光村北穿沙家淀往东南流经渔坝口,穿流叶淀入天津县境内至双口村汇入凤河,又经曹家淀至青光村东南入大清河,东流至西沽南汇入子牙河,又东南汇入北运河至天津府三岔河口,汇入南运河在天津府东南入海。

▲上图为永定河分支固安牤牛河段

清乾隆三年()开控金门闸减水引河,以减泄猛涨的永定河水,降低给下游造成的危害。该河自良乡的韩家营经涿州的北蔡、南蔡至宛平县长安城之南入固安米各庄,在毕各庄笋尖坝分为东西两股河道;西股自毕各庄至新城县李各庄,汇入霸州蜈蚣河往南归中亭河流入东淀。乾隆十七年()堵截减水引河西股,存留东股引河,因为筑堤埝一直为浑河(永定河)改道。东股引河自毕各庄东南至牛驼,汇黄家河入永清县杨家务,霸州疙瘩铺归津水洼淀。乾隆十五年(),黄家河淤塞,疏通牛驼至林成河段入霸州牤牛河汇入中亭河。乾隆二十八年()又疏通黄家河自金门闸段,下至津水洼全长73.5千米。乾隆三十八年(),在牛驼南分流处建草坝,把三分之一水流由牤牛河入中亭河,其三分之二水流分流由黄家河至津水洼。

▲上图为永定河分支霸州中亭河段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年),永定河从固安梁各庄左岸决口,大水冲开新河道,原来永定河北遥堤以南地区停止了散水沉沙的使命,成为良田沃土。永定河形成的新泛区自固安县梁各庄至天津屈家店,在永定河北护路堤至北遥堤之间,泛区东西长61千米,南北宽16千米,面积平方千米,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踏足廊坊境内的每一条河、每一座城镇……一条条河、一座座城镇给与了他们安定之所。京杭大运河的开阔胸襟、永定河的细腻温柔、洼淀的文化底蕴、一座座城镇的历史积淀,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这里的人民,融入到了廊坊人的血脉里,铭刻在了廊坊人的灵魂当中,既有北方的豪爽与义气,又包含南方的细腻与温柔、质朴、勇敢、包容、厚重、坚韧……为何廊坊人会有这样的品质?我相信这一条条河流和一座座城镇都已经告诉了你答案。

参考来源:《乐道廊坊》图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6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